假如我生活在这座岛上

作者: 新作文

假如我生活在这座岛上        0

简介

孙频,出生于1983年,山西交城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出版有小说集《松林夜宴图》《鲛在水中央》及《疼》《盐》《裂》三部曲等。2018年10月,孙频的《松林夜宴图》获得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提名奖”。2020年9月5日,《鲛在水中央》获得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篇小说奖提名奖。2021年,孙频荣获“未来文学家”大奖。

评论精选

《我们骑鲸而去》是孙频最新的“大中篇”,是思想容量和本身体量都很大的一部小说。这本书涉及今天这个时代里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每一个人在生活、生存、生命中所涉及的困境,以及遭遇这样的困境后,又如何重新设计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

小说指向人生和人性,关乎人在这个世界中怎么和自己相处,又怎么和自然与世界相处。

——木叶(《上海文化》编辑)

意象分析

骑鲸,是从古到今人类所能为自己寄予的一种最优美的姿态,可以与高山流水、程门立雪、青松煮白石这些高洁意象相媲美的一种意象。

骑鲸者,他身上既有古代隐士的高雅与淡泊,又有寻仙般的洒脱与自在,还有那种对赴死的通透与坚定。

“骑鲸”二字其实寄予了我本人太多的愿望与渴望。我渴望在这样一个物质的、快节奏的、不再倾慕风骨的时代里,依然有着高洁的隐士,依然有着九死不悔的理想主义者,依然有着属于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风骨。(孙频)

人物及情节

中篇小说《我们骑鲸而去》写的是一座小岛上三个人的相遇。一天可以转数圈的小岛曾经有十几个矿工的采矿业,说不上繁华,至多算一个小作坊,但这个小作坊给未来的岛民留下电力和通讯这两笔重要的遗产。老周,一个前导演;“我”,一个落魄潦倒的诗人,一个离婚的孤家寡人,谋得一份守矿的差事,寄希望于离群索居的写作,用以疗伤;王文兰,经历过失婚、丧子、杀人、坐牢、被骗巨款。三个人无一例外都是如散落海洋的小岛一样的零余人和失败者,却是不同命运的样本。

小编读书心得精选

(1)读而思

如果我在这座岛上……

贾  雅

首先,我要给王文兰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希望她能在我面前大哭一场,因为她承受的悲伤实在太大了,我希望她能与自己和解,更加开心快乐地实现她在岛上的宏伟目标。

如果我在这座岛上,我要对小说中的“我”说:这座孤岛对你来说不是终点,而是你人生的一个中转,在这里完成了你内心的自我救赎,它会成为你重新出发的起点。

如果我在这座岛上,我一定要看一场老周的木偶戏表演。结束后,我会为他送上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我要告诉他:愿你骑鲸而去,不是仙游也不是遁世,而是对一切的释怀!

如果我在这座岛上……

清  扬

一定要带一样东西,让我有事可做的一件东西。这样东西其实很重要,往大了说,它应该是能安放你的灵魂的东西。像书中的三个主人公,老周有话剧,“我”有诗,王文兰有儿子的照片、手机、化妆品、裙子等等。他们选的东西都安放了他们各自的期盼和爱好。

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地活着,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内心秩序。感性地活着,也可以很单纯,但从王文兰的境遇中,我很想说,人还是需要一点运气的。三个人中,王文兰具有天真而强大的粗暴的生命力,也是命运最曲折的,所以她更执拗、更虚妄,也更坚韧。

拥抱他们,也要拥抱自己,对抗生活的不幸,也抵御文明的侵蚀。在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中寻找人生的支点,活下去吧。

2.异想天开式

如果我在这座岛上……

彭怡雯

第一天,我坐着船,带着我的手机,我的响铃卷,我的羊肉串,我的狗,还有在上岛前一天才到的网购海魂衫,上岛了。

第二天,我精心布置我的房间,布置成我喜欢的东南亚海岛风。我找寻各种岛上的贝壳、玻璃瓶子、树枝、木头,我可能会像《我们骑鲸而去》那本书里的王文兰一样亢奋,感到新奇。我丢掉所有跟现代有关的物品,我想用树叶编成衣服穿,彻底成为野人。

第三天,在这儿待了两天的我除了和狗说说话,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我家狗也不回应我,因为它是个哑巴。我只能和自己脑子里的小人对话,和它一起思考人生。我把脑子里前二十年的经历像幻灯片一样播放了一遍,汇聚成人间真理的两个字——活着。

第四天,我开始想念与人对话的感觉,响铃卷也满足不了我了,好看的草编裙现在也显得黯淡无光,我捡起我丢掉的现代物品,带着我的狗准备离开。我给自己的理由是我不想吃掉我的狗,在岛上生活久了,我渐渐觉得我本来就已经在岛上了,最后我发现我这个i人也是个需要交流的i人。

两年后,我又带着我的手机,我的响铃卷,我的狗,上岛了……

如果我在这座岛上……

聂艳宏

我会带两本书:《道德经》和《庄子》。为什么带这两本书呢?是因为它们展现出对外界事物不私加干预的态度,并努力展现生而为人的价值。“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我做人的准则,也是我的人生态度。“既来之,则安之”,作为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我凡事会想到最坏的结局。因为如此,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反而会做得较为得心应手。既已上岛,那最坏的事儿也不过如此了。有这两本书做伴,岛也就变成我的乐园。

3.启迪心智式

编辑书评

我们必将联通心灵之岛

■ 肖 尧

主角老周

故事中的“我”代表的是“沉默的大多数”,是普通人。而老周,这位前导演,代表的是“骑鲸者”,也是小说真正要塑造的“主角”:

首先是他在岛上有自己的事业,就是在他的“世界剧场”排话剧。他一共给“我”和王文兰演了6部话剧。他和他的“世界剧场”是一体存在的。这是这个人物或者说艺术家最鲜明的标签。

其次,他漠视权力关系并有着透彻认知。老周的口头禅是什么?小说中出现了至少四五次。“你还是没有想明白呀!”老周对所有在“我”看来不解、无解的问题都这样劝解,彰显或者说揭开了人物原本的精神层次。这句话的反面,就是老周对自己的自信——我是想明白了一切的人,就坚定地这样过。这样直击本质的存在本身很高大,很有生命力。

最后,对人类文明的坚守。人类失去社会性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为了生存,有的人会不择手段,弱肉强食。小说末尾,因为一场寒潮,补给船迟迟不来,最后王文兰和“我”为了生存,闻着“奇异而可怖的香味”,“最终求生欲占了上风,我也终于吃了一块肉,在把那块肉放进嘴里的一瞬间,恐惧感忽然消失,我感觉自己回到了真正的蛮荒时代……”这个时候,老周是什么选择呢?“老周始终没有动筷子,也没有说话,就那么坐在一旁,安详地看着我们”。“我”和王文兰代表人类退回到了蛮荒时代,老周则代表文明时代。他代表的是一种风骨,一种经过文明洗礼的气质,一种“骑鲸而去”的决绝和洒脱。

联通“岛屿”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这世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离得再近也无法连成一片陆地。”

约翰·多恩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又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看似矛盾的两句名言,但各有传播,声震山野。在书中,我们既感受到老周、“我”、王文兰这三个人物,作为三座“孤岛”独立存在,又在他们互相之间的交往、联结中体会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深刻内涵。

三座“孤岛”,互相不理解。但另一方面,人需要人,所以,人跟人的交往既是需要,也是必要。即使在交往中有矛盾、摩擦,也总会聚拢。“我”最后还是重新融入与老周、王文兰的交往中,也给出了深陷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每个人解脱(解决问题)之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联通心灵之岛,让人和人某一部分相通,某些行动一致,并不难办。看完小说,就像是去永生岛兜了一圈,而最终能够想象在文明传承链条上的当代人“骑鲸”而去的优雅和可能吧。

上一篇: 永远的落红
下一篇: 西南印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