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
作者: 朱星霖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读山海经·其十
[东晋]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作者自画
我喜欢阅读,喜欢看心理学、哲学之类的书籍,最喜欢的作家是卡夫卡和太宰治,也喜欢音乐和绘画。
最后一只金乌燃烧着下潜到黑夜的海里,人们欢呼着迎接他们的英雄——后羿。
一
很久很久以前——比你能想象到的更久,大地被黑暗笼罩。人们狂热地崇拜光明,每到有闪电的雨天,人们就会聚在一起,虔诚地向闪电祈求光明。
当冰冷的暴雨砸向大地,后羿抬头看着天上的电光。他放下方才在玩的石头,有模有样地学着父母的样子拜了拜天,高喊:“请赐予我们光明!”
孩子声音清脆,清晰地传到了大人的耳中。他的动作有些笨拙,但没有人笑。人们重复着这句话,这是他们共同的祈愿。
二
帝俊与羲和听到了人们的祈求,让自己的十个孩子——金乌们驾着车来到了人间。他们亲眼看见了人间无处不在的黑暗。
“好冷,好害怕!”最小的一只说。
“我们带来了光明,人们就不会和你一样感到害怕。”最大的一只说。
三
金乌们将光明带到了人间,让光明洒满每一个角落。
后羿的眼睛被阳光刺得生疼。他用手挡住半边眼睛,让眼睛适应光线。他焦急地等着,身后已经出现声声惊叹。当他终于能放下手时,惊讶地发现自己正沐浴在一片明亮的白光中。
原来这就是光明吗?后羿想。一滴水珠从他的脸庞滑落,落到了他身下的小草上,就像是晨曦中的第一滴露珠。
四
和人们想象的不一样,无止境的光明让人惴惴不安。一种异样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几年后,人们爆发了。
有人冲出来,质问金乌们,黑暗到哪儿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声嘶力竭地呐喊着:“还我们黑暗!”
后羿走在人群中,带着和他人如出一辙的愤怒与仇恨。
五
“他们怎么了?”最小的金乌问。
一阵沉默。
“不知道。”最大的金乌喃喃道,“我怎么知道呢?”
六
人们很快就决定好了。
尧派出神箭手——后羿,令他射下所有的太阳。孩子已经长大,后羿接受了人们赋予他的使命,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
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穿过九十九片荒漠,来到东海边。他拉开万斤重的弓弩,搭上千斤重的利箭,瞄准了天上的太阳。
第一只金乌落下了,烈焰温柔地环抱住了它身上耀眼而柔软的羽毛。
第二只……第三只……金乌们接连划过天际,像一个个划落的流星。
七
“好冷,好害怕。”最小的金乌喃喃着,被利箭刺穿。没有人回答它了。
它燃烧着,最后看了一眼人间,人们正欢呼着涌向他们的英雄——后羿。
八
“妈妈,快给我讲讲后羿的故事。”小小的孩子摇晃着母亲的手。
“好。”母亲慈爱地将孩子拥入怀中,轻轻拍着他的背,小孩咯咯地笑着。
“很久很久以前——比你能想象到的更久,十个太阳齐聚天空,地面很快开始升温,烈火吞噬了一切。”
“好可怕!”
“当然!”母亲有些激动,“但是后羿拯救了我们!他射下了所有的太阳!他是我们的英雄!”
“没有他,我们就无法享受黑暗了!”
九
几百年后。
一道惊雷劈开宁静的夜空,细细的光线映到了人们的眼中。人们崇拜地祈祷。
“请赐予我们光明!”
(指导老师:李文洁)
写作背后的故事
儿时读《后羿射日》,我一直疑惑人们对十个太阳的态度。人们痛恨作乱的十个太阳,为什么要让后羿留下一个?如果太阳真的如故事中不听管束,仅凭后羿,怎么能让最后那个太阳千百年来都不再作乱?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作乱”的不是太阳?
希望读完本文的读者,能静下来想一想,究竟是“百姓”,还是“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