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作者: 陈姝伶
序章
烟灰色的天空,迷迷蒙蒙。雨突然降下,浇凉了好心情。
“这黄冈的雨也太突然了吧!”
浑身湿透的初中生苏然不住地抱怨着,一路跑进亭子里。雨落在竹林里,萧瑟的声音随风而来。苏然百无聊赖地翻看一首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初相识
雨打在碎石小路上,沙沙沙,溅起一摊泥泞。苏然迷迷糊糊地睁开眼,身上的寒意仍未褪去,他不满地嘟囔着。
“喵,喵呜——”
苏然浑身一颤,吓出一身冷汗,惊慌失措地看着自己沾满泥水的猫爪。
“小友啊,下雨的天,你要上哪去?”
一个沧桑的声音从头顶传来。苏然抬头,是一位身着蓑衣,手持竹杖的白发老翁。
他的脸消瘦,被生活的汗水冲刷得沟壑纵横。双手犹如树根,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双眉和胡须已经花白。雨滴落入他背后的竹篓里,滴答滴答,一股鱼腥味混杂着竹子的清香涌入苏然的鼻孔,他的肚子不争气地响了起来。
“天也不早了,这位小友不如随我一起去寒舍一叙?”老翁微弯慈眉,拿起竹杖,指向竹林深处。
忆往事
夜有些深了,雨渐渐停了。刚刚饱餐一顿的苏然在柴火边,思索着如何回去的方法。老翁拿了一把椅子,坐在苏然旁边,仔细地编起了竹篓。不知过了多久,雨又下了起来,窗外的竹林发出一阵萧萧瑟瑟的私语。老翁停下了手中的活,望向苏然。
“小友啊,今夜似乎格外漫长,不如我们聊聊天吧!”
“喵呜喵呜!”苏然一听,来了精神。
“有灵性啊!跟你讲讲曾经的事儿吧!”
油灯中的火光映亮了老翁昏黄的双眼,他回忆起来:
“我家住黄州,从小跟着哥哥嫂嫂生活。那一年我17岁,准备进京赶考。然而,在我傍晚出山时遇上了强盗,他们抢走了我的行囊。那一晚,我站在山间小路上,吹了一夜的西北风。”
窗外,风似乎在无奈地呜咽着,细雨纷纷,翻动着路上的沙粒。
“喵——”
苏然不满地咕哝着,抬起头,却看见摇曳灯火中老翁忽明忽暗的脸,平静如水。
“过了几年,我第二次进京赶考。在放榜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查看榜单,但那上面却没有我的名字。”
老翁轻叹一声,瞳孔在摇曳的微光中更加深邃。
“后来在回旅店的路上,我碰见货郎张四叔。他告诉我,我们家的地被新来的地主占了,哥哥嫂嫂被迫成为奴仆,去别处谋生了。”
窗外的雨愤怒地敲打着单薄的小窗,雷声阵阵,震动大地。
“喵!”苏然发出愤怒的低吼。老翁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后来啊,我就留在东京汴梁当卸货工。每天除去吃喝,还能留下一两个铜板儿。一天一天攒了一小堆,我便拿去买书。本想日子就这么过下去,谁承想,一次被夜市老板为难,伙计们与老板起了冲突,我被关了半月,遣送回了黄州。”
老翁又停了一下,把编好的竹篓放在一旁,拿起劈柴刀奋力地劈起竹子——刺啦刺啦,刺啦刺啦……
“回到原来的家,一切都变了。房子不在了,只看见漫天的荒草……”
老翁停下手中的活,望向窗外,夜色如墨。
“我趴在石头上哭了好久好久,不知道该咋活下去。突然,一只手拍了拍我的肩——是老街上的邻居——卖渔翁阿爷。他把我带到了这片竹林。从此,我白天劈竹子,下午随他去卖鱼,晚上编竹笼。”
老翁把削好的竹条捆起来,伸手摸了摸苏然的毛。突然,他嘴角微扬,花白的眉毛半遮着有些笑意的眼睛。
“直到有一天,在竹林砍竹的我见到了苏轼。”
苏然一听,激动地支棱起微微颤动的双耳。
“喵呜!”
老翁乐了,咧着嘴“呵呵”地笑。
“你也知道啊,那个大名鼎鼎的苏轼,苏大词人、大文人、大清官儿!”
“那天下起了瓢泼大雨,我穿上蓑衣,一如往常般在竹林里砍竹。不经意间,我看到了竹林里有几道黑色的身影。其中有几人正抱怨着,我已习以为常。突然,我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
苏然竖起耳朵。
“那是苏轼。他站在雨中,开怀大笑。风、雨、竹林都没能掩盖那道身影。他还吟了一首词呢!”
说到这儿,老翁挺直腰板,大声吟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看今朝
窗外的雨似乎停了,竹影在茅草房的墙上摇曳。
老翁抬头望向天空,突然,一缕缕阳光在茂密的竹叶间倾泻而下,照在泥土地上,熠熠生辉。
“好像放晴了呢!”老翁背起竹篓,向竹林深处走去。
“不过,都无妨啦,哈哈哈哈!”爽朗的笑声回荡在竹林间。参差竹影中,一个背影向光而行。
雨似乎又滴滴答答地下着,有些困倦的苏然又睡了过去……
尾声
苏然睁开了眼,迷蒙间听到阵阵欢笑,他揉了揉眼睛,从亭子的长椅上站起来。
我这是回来了?
苏然微扬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缓缓吟道: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指导老师:曹 敏)
作者自画
生活从来不缺少小美好和“小确幸”,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我希望我能用一支笔,记下世间的万千美好,写下生活的千姿百态。
写作背后的故事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对生活与命运的宣战书,也是他坎坷人生的真实写照。但,除了伟大词人苏先生,历史长河中还有千千万万逆风而行、冒雨前进的身影。于是,在漫漫雨夜中,我用文字将这种乐观积极精神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