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
作者: 郑宝莹
作者自画
我喜欢看书,尤其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和长篇小说。最近我迷上了余华的小说,他的语句通俗易懂,能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书写出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除了阅读,我的兴趣可多了,弹琴、摄影、爬山。周末我会主动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在用微笑给他人带来温暖的同时,也锻炼并充实了自我。这就是我,一个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女孩。
驶出道观已是傍晚,车子飞驰起来,时不时传来几声响亮的鹅鸣。王羲之在车中闭目凝神,虽然抄了好几遍《道德经》略感疲惫,但他仍暗暗窃喜:抄经就能换美鹅,真是收获颇丰!
回到屋内,书桌上放着一封信,小童说是从洛阳发出的。洛阳?谁会从旧都给我写信呢?王羲之隐隐有点不祥的预感。拆开一看,原来是殷浩这一文弱书生又想北伐。没有必胜的信心,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只是为了和桓温置气争夺名声,这样的北伐以何取胜?简直就是胡闹啊!
唉,旧都,难以忘怀。战争,无法面对。王羲之不禁为北伐之困而烦闷起来。
“这殷浩明知我是反战的,为什么远在洛阳也要和我讨论这令人烦恼的北伐?这三吴三浙多么富饶!只要内政修明,以民为本,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这么多大好河山值得去看,这么多美妙的鹅声值得去听,为什么偏偏要盯着遥远空旷的北方寻找烦恼?”王羲之心中的烦闷愈发深重,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太想摆脱这束手无措的感觉。
“大好河山……大好河山,这会稽的河山不也一样美好?现在春和景明,何不在会稽雅集?邀请各大家族的子弟们一起欣赏江南的秀丽山川,涤秽祈福,岂不快哉!地点嘛,就选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好了。”王羲之想起兰亭所见,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耸的竹子,湍急的溪流。流觞曲水,饮酒作诗,正是绝妙之地。想到这儿,他心中刚刚蒙上的一层阴翳逐渐消散了。时间呢,不如定在三月三修禊节,祓除这战争的不祥宿垢。他立刻吩咐小童备笔,写下四十二张帖,邀请庾蕴、桓伟、谢安、谢万、孙绰等好友在农历三月初三相聚兰亭,举行风雅集会。
隆重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天未亮,王羲之就起床准备,沐浴、更衣、焚香、祭拜。家中车马也陆续装好了,仙露琼浆、笔墨纸砚、八珍玉食、九花荷叶、觥筹杯盏,一车车驶向兰亭。
刘密、孔炽等晚辈们早已到兰亭了,谢家、庾家、桓家的车马队伍也陆续到了。从亭上抬眼望去,竹树或互抱成丛,绿染大地;或相互依偎,碧接云天。远处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清风徐来,竹林沙沙作响,溪流淙淙低鸣。众人都赞叹王羲之独具慧眼,所选兰亭之地钟灵毓秀,幽静古朴。王羲之听着众人的吹捧,一边含笑谦让,一边内心狂喜:“我王家子弟潇洒飘逸,自然有遇见山水之美的灵气。”
随着太阳初升,沐浴祈福仪式开始了。童子们用香薰草蘸水洒在众人身上,驱赶污浊晦气,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庄重严肃过后,便开始了有趣的流觞曲水席。大家散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小童将温好的酒斟在羽觞中,小心摆放在荷叶上,让其顺流而下,荷叶停在谁面前,谁便赋诗一首。若作不出诗,小童就轻轻将羽觞捞起,送到这人手中,罚酒一杯。游戏开始了,荷叶像小鸟一样顺势急飞,速度越来越快,转过一道弯之后,突然停住了。抬头一看,原来是谢安啊!王羲之不禁大笑:“安石,作不出诗,可是要罚酒的啊!”谢安拂袖一笑:“我酒也喝,诗也作。”命小童拿酒来,一饮而尽,锦绣诗篇脱口而出:“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回霄垂雾,凝泉散流。”众人皆拍手叫好。第二轮开始了,荷叶停在了王献之面前,童心未泯的他涨红了脸,想了许久也没作出一句诗来,只好喝了罚酒。一轮一轮接下去,荷叶、美酒、羽觞、流水,赋诗、弹琴、低吟、清谈……美好的时光就在把酒言欢和饮酒作诗中悄然流逝了,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西沉。
大家意犹未尽,决定把这日的酒后佳作汇编成集。“逸少,你组织了今天的盛会,不如你来为诗集写个序吧?”谢万提议。王羲之正酒酣耳热,接过小童递来的鼠须笔便恣意挥毫,蚕茧纸上晕开片片墨花。今日实属欢愉,美景雅事真是醉人啊!王羲之笔尖飞驰,如有神助。写着写着,那个抗衡大司马桓温带兵征讨失地的殷浩又闪现在他眼前。唉,北伐始终是绕不过的伤痛。快乐消逝得竟是如此迅速,“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停笔片刻,捋捋胡须抬头远望,太阳是永恒的,而眼前这竹、这水、这人,可能很快就会消散不见。生命的长短是自然造化,最终都是一样的结局,但如此珍贵的生命岂能辜负?想到这里,王羲之似乎懂得了知其不可而北伐的殷浩。总要在生命历程中留下点什么,即使时代改变,对祖国河山的守护珍爱是一样的啊。王羲之奋力写完,怅然若失。“自己能为生命留下什么?不知今日之《兰亭序》可否为后人留下一篇佳作?”
天地苍茫而立,时光悠悠而过,王羲之不知道的是,千百年后,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飘逸自然的“第一行书”,也创造了追求生命永恒价值的不朽篇章。
(指导老师:石 晶)
写作背后的故事
对于飘逸洒脱的魏晋名士,我一直都充满着一种莫名的渴慕。在看到“从传统文学中寻找中国”的征文主题后,就很想写一篇与魏晋名士有关的作品。但是写谁呢?七贤、三曹、王谢……无论哪一个都是传奇。假期在爷爷家待了一段时间,天天听他讲时事政治和国际局势,关于祖国统一的话题,他说得最多。我不禁想到了多次谋求收复失地的东晋,在收拾旧山河的奋斗中,有的志在北伐,如殷浩;有的反战辞官,如王羲之。而无论哪种选择,都出自对国家对百姓的深爱,出自对生命永恒价值的追求。于是,我以兰亭雅集为主线,将东晋历史的这些名人逸事改编在一起,创作了这一篇《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