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作者: 黄和祥
作者自画
我喜欢阅读和踢足球,喜欢发现自然在不经意间留下的点点滴滴,比如落日与彩云的恣意。叶圣陶老先生曾言:“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也许这便是成就我写作的关键一招吧!
遥望东方,朝阳正跃出地平线,将阳光洒向大地。他望着家的方向,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生命已然似蒲公英一般随时可能乘风而去……
他回到家,拥抱许久未见的母亲,眼角挑起,释然。儿子归来,母亲的眼睛已似一汪池水,释放出深藏已久的压抑。一桌从小就熟悉的气息在家中游走、蔓延,这是家的味道啊!这一顿饭,结束了多年的辗转,他终于只是这个小家中的孩子了……
但分别又总是那么突然。他接到命令,不得不再次上路,母亲听闻,只能连夜缝了一件白衬衫,不舍地将他送上了北上的火车……火车穿越了大半个国家版图,从绿草如茵到白雪皑皑。他不时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正是祖孙三代,爷爷的中山装、父亲的白衬衫,他也整了整自己的一身军装,将照片放进了内衬口袋。望向窗外,火车正飞速疾驰,奔向落日,把他们带向未知的前路……
这一次,他没有被分到一线部队,因为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被分配到了师部任职参谋。但是,他渴望前往一线,想起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们,他们现在也应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吧……既来之,则安之,他回想起过去因为错误判断而导致前线部队伤亡惨重的教训,不由下定决心,要更细致,做出最正确的判断!那句话说得好啊: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我们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代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
那一夜,深蓝的天空中月亮时隐时现,师部内灯火通明,一场突袭正在准备着。前线,各部队正在联络,对表,最后确认时间与任务。突然,各部通信兵都发现,师部失联了!此时,远在后方的指挥部正陷入一片混乱,士兵们将首长护送至防空洞,同时抢救文件,但是炸弹如雨点般洒下,不时有人在火海中惨叫,火焰吞噬着生命……本已经安全撤出的他,猛然间想起在指挥室内挂着的高精度地图,于是他毅然返回。
这一次,死神向他挥起了镰刀,一枚炸弹在他身后爆炸。黎明时分,他从昏迷中醒来,白衬衫上满是鲜血,而那几卷地图仍被抱在怀中,沾染着热血,在枯黄的草地上格外显眼。这时,他看到了东方的日出。“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这就是家乡,弥留之际,他想到在家等他的母亲:“对不起了,妈,我要去陪爸爸和爷爷了……”对着家的方向,温柔的江南水乡,行了一个军礼……
待我回家,带我回家,代我回家……
浮生几度,苍生困苦,功名付与酒一壶。醉怒吼,慷慨处,气吞万里如虎。十万弓弩,欲遮天幕,百万同袍,不知归路……
家是那么遥远而又亲切,对家的眷恋虽烈,但是为了数亿人的家,他牺牲自己,追随父辈们的步伐,向死而生,虽遗憾死在了异国他乡,但不违自己当年誓言。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指导老师:李 杰)
写作背后的故事
最开始写《望江南》时,故事只是一个简单的框架——我只是想通过一个渺小的“他”,来体现家国情怀,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后来,我看了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深受震撼,志愿军战士远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九死无悔。
从那时开始,“他”的故事,逐渐有了内容……
望江南,不仅仅是温柔的江南水乡,还是矢志不渝的,绵延在血脉里的坚定不移的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