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苏轼一样生活
作者: 寒云如果随机挑一个中国人问他喜欢的古代文人有谁,那么可能很多人都会答李白、杜甫或者苏东坡、李清照。前两位是诗坛双雄,后两位是词坛双璧。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是失意的,正所谓人愈“穷”而诗愈工,经历人生的失意,反而更可能写出好的作品。然而,李白、杜甫、李清照,在晚年几乎都是沉郁、凄苦的,而苏轼,虽然几经波折,一路被贬,却有着异常达观的人生态度,甚至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映照千古。
中国从西汉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政策,到隋朝科举制度确立,儒家思想就成为文人士大夫的主体思想,而儒家“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出世态度,也成为中国文人的生命愿景。而当仕途不顺,遭遇打击时,往往会退回道家无为、清静、退隐的思想上,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如果再消极一点,可能就遁入佛门,堪破世俗,如弘一法师李叔同。
儒释道三种思想,成为中国文人的处世哲学之基,无论你处在哪个阶段,都能有一种人生哲学支撑着你。而苏东坡,几乎成为儒、释、道之外的第四种精神力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
自东坡以前,从东坡以后,大概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像苏轼这样洒脱,不论什么样的境遇,他都能积极地作为,造福当地百姓,并以乐观的态度去生活。东坡以后一千年,每当文人遭遇困厄的时候,大概都会想起苏东坡。随便吟诵上面的一句词,几乎就会瞬间产生能量,觉得一切都没什么了。一千年来,他像是一个精神图腾一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任他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这样的精神与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像苏轼一样去生活,任何困难都打不倒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