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像苏轼一样生活 如果随机挑一个中国人问他喜欢的古代文人有谁,那么可能很多人都会答李白、杜甫或者苏东坡、李清照。前两位是诗坛双雄,后两位是词坛双璧。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是失意的,正所谓人愈“穷”而诗愈工,经历人生的失意,反而更可能写出好的作品。然而,李白、杜甫、...
锐·新知视野 | 苏轼与为文的真实 作者自画 我叫张均熠,生于苏州。我平时经常阅读,涉猎广泛,尤其喜好历史、文学方面的书籍,对于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架构有清晰的认知,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对于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经常在网上与网友玩飞花令与诗词接龙。除此之外,我还喜爱书法与绘画等,...
锐·新知视野 | 苏轼的诗词地理 苏东坡,一个精神图腾,一个可能是中国最伟大的词人,一个宋仁宗高兴地说为后世子孙选到了宰相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经历了非常坎坷、跌宕的人生,一路被贬到此前从未有士大夫被贬到过的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甚至差点被杀头。最终,他凭借着乐观主...
创·文字笔会 | 外婆家的土灶 每次走进外婆家,那熟悉的饭菜香味就如同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地拂过我的鼻尖,唤起我对家的记忆。那香味,仿佛是一首古老而温馨的歌谣,引领着我径直走向厨房。在那里,我总能看到外婆忙碌的身影,她的双手熟练地在锅碗瓢盆间穿梭,为我们准备着一道道美味的...
创·文字笔会 | 谈谈我的写作 与文字共舞,弄墨香满衣。 还记得那是进入初中后,语文吴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介绍自己的家人。好老套的题目,写谁呢?我正在咬笔头,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来到身边:“怎么还不动笔?写好早点睡觉!”真是啰唆。猛地一拍脑袋,哈哈,有了,就写你的“唠叨”...
创·文字笔会 | 太谷情 提起我的家乡——太谷,你可能会说:“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没有什么著名景点,也不繁华,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呀!”但我的故乡饱含着我童年的回忆,每每提起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便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每当春夏之交,柳树青青,闹票儿(指爱...
创·文字笔会 | 家乡的冬至 在我的家乡温州,一提起冬至,和麻糍必然是分不开的。牙牙学语的小孩子,会上班挣钱的大孩子,在家带“神兽”的老孩子,提起麻糍,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甜腻嫩滑、糯香柔韧的感觉呢?把熟糯米放在石臼中捣成面团,再用手捏成小块裹上红糖粉,光看没裹粉前...
创·文字笔会 | 千年不谢之花 编者按: 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也有许多精美的传统技艺,这些技艺被一代代传承,展示着中国独有的魅力,展现着独属于中华的美。 “荼䕷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宋代文学家苏轼这样形容永不凋谢的花朵——通草花。 秋日暖阳下...
创·文字笔会 | 永远的皮影戏 中秋假期,我回到了许久未见的故乡。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大片金黄的麦浪向我奔涌而来,古老的槐树,陈旧的房屋,一切还是以前的模样。那时,我以为这是时代落后的标签。 父母带我去隔壁村拜访,我又见到了那个老人——老张。他仍和以前一样...
创·文字笔会 | 愿“与子同裳”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题记 《诗经》曰:“与子同裳。”《淮阴侯列传》亦有:“衣我以其衣。”不禁一问:哪一件衣服能与子同穿,而都风华绝代?答:唯有汉服! 歌中唱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立我泱泱华...
创·文字笔会 | 七弦追古意,琴声入课来 作者自画 我叫董逸青,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读书和写作是我钟爱之事,我认为文字是传神的一种载体,它胜于口头语言,也胜于表情,可以完整展现我的心理,我的感受。当然啦,作为一枚吃货,我断不会错过美食,无论街头小吃还是高级餐厅,我都愿意去尝试,去品...
创·文字笔会 | 小人物 很喜欢“日子”这个词,简单好懂又悦耳动听,像一团跳动的小火苗,让人瞬间就精神振奋起来。喜欢过小日子的人,也一定是以真诚之心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可能很平凡,但一点儿都不渺小。 小时候,并非家家都有热水器,若是沐浴,自然是在家中烧水。记忆中,我洗...
创·文字笔会 | 夏感 年复一年,匆匆又夏天。 立夏之夜,于匆匆间写下几行文字。 蝉鸣还未连天,我便在这初夏的夜里窥见了你的影子,你书写下隽永的诗歌,是玉兰簇拥着浓郁,是塘鱼激出的涟漪。 此时微风尚且清凉,零星萤火虫摇晃着飞上星空拉起夜幕,微弱的暖色光亮晕开了回忆...
创·文字笔会 | 读“吃人”有感 《狂人日记》里有句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吃人的历史并不鲜见:原始社会是吃人的;奴隶社会也是会吃人的;封...
创·文字笔会 | 风雨铜镜史 仔细想来,吾之生涯已有千年,从那斑斑锈迹中不难看出我这一面铜镜漫游过的风云变幻…… 锤炼·诞生 经历千百次的捶打,我脱胎换骨;经历百般的火淬,我初具胎型;经历无数遍的打磨,我容光焕发。我,一面铜镜,就是在这噼里啪啦的敲打声与淬火声...
创·文字笔会 | 当那一天来临 马蹄扬尘,风云变色;铁甲耀日,孤城欲摧。袁崇焕登上可以督指四门战事的中城。他凭着对大明的一腔孤勇支撑着这支离破碎的王朝,纵付出了万般心血重筑关防,他也未曾料到那一天的来临会如此之急速。 几载之前,他与恩师孙承宗登上宁锦防线外的峰顶,望着二人...
创·文字笔会 | 遥远的梨花 2023年,日本,三笠公园。 那里有一架致远舰的机关炮。不同于任何战利品的碎片残骸,它是完好的。多像一个战俘,被掳来这里,身体虽然是完好的,灵魂却是残缺的。困在这里以后,再也走不了了。 再也走不了了。 我叫刘汉中,遥望西方一百三十九年有余,...
创·文字笔会 | 雾中世界 天上飘着雨丝,像蛛网般黏稠。整个村庄笼罩着若隐若现的雾,山上那株松树依稀可见,林间流水潺潺,落叶满地,似铺了一层薄薄的垫子。一时兴起,便前往山上游玩,顶上早已破烂不堪的草帽,去打开我尘封的记忆。 走进山间,路边摇曳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听着断...
创·文字笔会 | 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 偶有一日,正靠在窗边看书,偷溜进来的风吹得书页的边角都微微翻起来,却令人感到惬意。我的朋友从旁边路过,看到我正读的书目,恍然大悟一般开口:“啊呀,是史铁生的书啊,我曾读过。但看他的文章,总觉得有一丝淡淡的悲伤。”我对这想法并不感到惊奇,却还...
创·文字笔会 | 岁月如歌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对三年来有关学习、生活等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重温初中生活的欢乐与美好。 2.锻炼搜集资料,筛选、分类整理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促进班级形成团结合作的班风。 3.通过学习和活动,进一步学会珍惜同学之情、师生之情。 二...
点·方法引航 | 芦管尽头是故乡 封义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首届全国中语会学术先锋人物。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 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 一夜征人尽④望乡。 【注释】 ①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
读·花香满径 | 盛筵开席,来食乜? 关于《燕食记》本身 “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 吾每日三省吾身: 早上吃什么? 中午吃什么? 晚上吃什么? 人生在世。“吃”之一字,贯穿了我们的生命。“吃”不只是本书的灵魂,更是我们的人生线索。 《燕食记》讲述了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
乐·编读一家 | 写写你心中的苏东坡 作为一个词人的苏轼,作为一个官员的苏轼,作为一个美食家的苏轼,作为一个乐天派的苏轼……苏轼身上有太多的标签,千古以来为世人所称道,而在你心中,苏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苏东坡的“安顿” @肖 尧 我对苏东坡印象最深的,不是他性格里的...
乐·编读一家 | 我们都是有“问题”的人 ▲读者来信:我喜欢的东西太冷门了,像是术力口(一种音乐类型),班上喜欢的人太少,除了一两个人以外,没什么聊得来的,我是否应该了解一些大众的爱好? 寒云答:人是否需要朋友或者说需要知音?或者换个说法,人真的能找到知音吗?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