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柳宗元

作者: 新作文

他是唐代杰出的哲学家,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

他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山水游记被千古传诵。

他的诗朴素淡雅,风格自然,苏轼将他与陶渊明并列。

他是柳宗元。

最孤独的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被誉为“唐诗最佳”之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柳宗元的处境,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柳宗元的坚持。处在艰难的处境太平常,而高洁的坚持却尤为不易。为了理想的坚持,柳宗元承受着“千万孤独”依然不悔。

最愁肠百结的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当柳宗元到达柳州以后,登上柳州高楼,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站在高楼上,只见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清澈的柳江九转千回。同行的四位友人同时被贬谪,隔着岭树青苍,音书都无法送达,想到此,仿佛天地间都充盈着柳宗元的愁思。

最思乡的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在柳州,柳宗元不仅想朋友,还想家。为了排遣忧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柳宗元和好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观景,只见四野群峰如剑锋,一刀一刀地割着柳宗元的愁肠。他恨不得自己化作千千万万,落在每一个峰顶上眺望着故乡。柳宗元去世已有一千多年,可再读这首诗,依然能从中体会到他那渴望故乡的入骨深情。

蔡启《蔡宽夫诗话》:“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

最清新旷远的诗:《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人生失意之时,山水是治愈心情的良药。被贬官到永州后,柳宗元在溪边盖了房子居住。

闲暇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仿佛是个隐居山中的人。清晨时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独往独来碰不到世俗之人,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诗人似乎忘记了被贬谪的痛苦,他将不幸称为幸,将生活过得闲适飘逸,似乎这贬谪生活不错,而其中藏着诗人深深的郁闷和怨愤。

最难舍难分的友情诗:《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在唐代,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情是一段佳话。

唐德宗贞元九年,柳宗元和刘禹锡同科进士及第,踏上仕途,后来,又一起参加了王叔文、王伾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二人又一起遭贬。同样的经历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元和九年,二人各从贬所回京,第二年三月,柳宗元又被贬为柳州刺史,两人一同出京,到了衡阳,就要分别了。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无限感慨之下,相互赠诗惜别。

临别之际,回想起一路走来的历程,患难相同,今天又要各奔西东。柳宗元最后说:如果皇恩浩荡,我们都能回家种地,晚年就住在一处做邻居吧!

最惆怅的友情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

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

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的朋友曹侍御乘船路过象县,距离柳州的治所马平县(今柳州市)并不很远,但二人不能相见,只能以诗相互赠酬交流情谊。诗中通过怀念友人而又不能相见引起的深深遗憾,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自由但又得不到自由的内心矛盾。明明路过,却无法相见。本是贬谪之身的柳宗元内心该是多么的苦闷。“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一句可见柳宗元内心的无奈和深深的遗憾。

最自得其乐的诗:《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在永州,柳宗元治愈心情的方法,除了寄情山水,还有读书。这是一个书痴:自说自笑,累了就睡,醒了又读,伸个懒腰,吟咏诗。柳宗元说:读书是为了使自己快乐,而不是为了名利。最后,他还奉劝世人,珍惜大丈夫的六尺之躯,不要被名利驱使而丧失了自由。在谪居生涯中的柳宗元,通过读书调节心情,自得其乐,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达观。

最悲戚的诗:《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这是柳宗元的又一首传世之作,备受后世评论家的赞赏。

元和十一年,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从弟柳宗一同行前往,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柳宗一要到江陵去。十二年来,柳宗元历尽艰辛和磨难,母亲、妻子、女儿相继离世,让他备感凄凉,此时又与从弟相别,悲从心来,写下此诗。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字字血泪,句句悲戚,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面对人生的无常,柳宗元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

最轻松闲适的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柳宗元被贬永州,到职后,暂住在龙兴寺中。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前途无望,促使他到佛教中去寻求宁静与解脱。这首诗写的就是他晨读禅经的情景和感受。汲来井水刷完牙,拂去衣上的尘土,悠闲地捧起《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朗读。佛经义理可修养本性。道人禅院是那么清静幽雅,绿色藓苔连接竹林深处,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全诗自晨起读经始,至末以日出赏景禅悟终,浑然无痕,相映成趣,生动表现了诗人于逆境中读经养性、追求事理而又超脱尘俗、寄情山水、怡然自适的复杂心境,营造了一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幽深寂静的艺术境界。

最潇然自得的诗:《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的人生,被永州的山水彻底治愈了。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勾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图,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寂无人声。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回望天边,江水滚滚东流。山上白云,悠然自在舒卷。“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与以往不同的是,柳宗元不再是强颜欢笑,欢笑背后也没再掩藏悲伤,而是真正放下了。当他回望天际,云儿悠然自在舒卷,就是明证。

■结语:

“唐宋八大家”,每个人都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标杆,无论是文学造诣还是思想品格,抑或是为政功绩,都是彪炳千古的,而他们的仕途往往并不得意,因为刚毅的性格而遭受打击。品读他们的人生与思想,往往会让我们受益良多。柳宗元同样如此,品读柳宗元,也是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当我们了解了柳宗元的人生,也许更能体会《江雪》那首诗,也许人生的某一刻我们遭遇一些打击,能够更深入体会柳宗元当年的心境。阅读柳宗元,希望我们都能够从他的人生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