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作者: 孙超

弘扬工匠精神0

热点聚焦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在回信中说道:“你们聚焦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奋力攻关,取得不少新突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的爱国心、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坚守技能报国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苦练内功、提高本领,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纵深剖析

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石,专注是工匠精神的特质,精准是工匠精神的宗旨,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境界,人本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1.坚持不懈,爱岗敬业

对于个人而言,“工匠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秉持工匠精神的人不浮躁、不功利,在自己的领域默默深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让传统技艺、高新科技得以传承和发展,用双手和智慧打造出高品质、独具匠心的产品,推动行业进步,为社会创造更高价值。

2.守正创新,合作共赢

对于企业而言,“工匠精神”是守专长、制精品、创技术、立标准,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对于社会而言,是讲合作、守契约、重诚信、促和谐的良好氛围,是分工合作、协作共赢、完美向上的社会风尚。

任务驱动

素材积累1:许振超——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许振超,“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9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将“振超精神”名扬四海。“10小时保班”等服务品牌为客户提供了超值服务,吸引了全球各大船运公司纷纷在青岛港上航线、换大船,2006年青岛港集装箱达到770.2万标准箱,位列世界第11强。在他的激励下,全国广大青年职工掀起了立足岗位、学习技能的热潮。

解读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是许振超的信条,也是他兢兢业业工作的实践证明。许振超提高效率的“发明”,均源自于敢想敢干、能干会干、苦干实干。他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时时处处都彰显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素材积累2:窦铁成——电力专家,工人教授

窦铁成工作几十年来,提出实施设计变更6次,解决技术难题52个,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10次,被工友们称为“电力专家”。他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技能,负责安装的铁路变配电所38个,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评价。他敢于攻坚、勇攀高峰,是2016年陕西省电力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的状元。他将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300多名工友,大家尊称他为“工人教授”。2019年9月25日,窦铁成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

解读

窦铁成学中干、干中学,最终成长为一位掌握精湛技术、极具创造精神的高级工人技师。他的事迹,反映出当代中国工人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体现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人生真谛,展示出当代技术工人的伟大力量和巨大潜力。

多方观点

在平凡岗位涵养工匠精神

刘婷婷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匠心。

许振超坚守“当一个好工人”的初心,带领团队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振超效率”享誉全球;高凤林几十年如一日为火箭焊“心脏”,自1980年踏入车间一线,他精钻工艺、深耕技艺,从焊接工成长为“大国工匠”……每一位大国工匠的故事,都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刻印着他们始终坚守初心、秉承“匠心”的笃定执着。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一个具有“匠心”的人总是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一种追求,对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对每一件任务不遗余力去打磨、去雕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思维疆界、勇于突破常规,大胆提出新设想,并于实践中不断优化,久久为功,探索总结出更高效、更先进的工作方法,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2024年11月1日)

大国工匠,总书记点赞的顶梁柱

李昌禹 易舒冉 邱超奕

“你是大国工匠。”“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席话,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激动不已。孙景南正是中国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代表。无数能工巧匠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中,一步一个脚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添砖加瓦。

步入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在电机公司挑战水轮机装配世界级难题,在汽轮机厂为大国重器注入澎湃动力,在文物保护中心“复活”千年文物……作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们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深入钻研、勇于创新,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唱响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理解戏剧作品的艺术手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