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戏剧作品的艺术手法
作者: 陈艳辉
课本探微
入乎其内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通过巧妙运用各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迷人的魅力。从角色塑造、情节推进到场景设计,戏剧的每一个元素都蕴含着深意,其中,冲突、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是关键要素,理解这些艺术手法,有助于打开欣赏戏剧艺术的大门。
一、戏剧冲突:激化矛盾,推动剧情
戏剧冲突指的是不同利益、观点与情感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矛盾,包括人物内在的,人物之间的,还有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是戏剧艺术的灵魂,能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
1.激烈的内在矛盾冲突
指角色内心的矛盾挣扎。这种冲突源于人物的情感、欲望、价值观、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如《雷雨》中,周朴园内心深处对鲁侍萍的怀念与害怕影响家庭和社会地位的内心冲突,让他对待鲁侍萍的态度由温情回忆转向厉声呵斥;《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在复仇使命与道德伦理、生死抉择间徘徊,“生存还是毁灭”的叩问直击灵魂。这些内在冲突是人物行动的源动力,驱动了剧情发展。
2.尖锐的人物关系冲突
不同角色性格、目的、利益、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相互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和对抗。如《窦娥冤》中,窦娥坚守贞节,张驴儿为达私欲不择手段,太守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三方矛盾交织碰撞,将窦娥的悲惨命运推向极致。复杂的人物关系冲突使戏剧充满张力。
3.深刻的社会冲突
指由社会因素引发的矛盾对抗。它反映了社会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碰撞或者不同社会观念的交锋。如《窦娥冤》反映了元代社会吏治腐败与底层民众苦难深重而产生的冲突,《雷雨》展现了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激烈的社会矛盾。
二、情节安排: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剧作家往往通过精心布局线索,运用悬念、伏笔、反转等手法设置引人入胜的情节,把控故事发展的节奏,营造出跌宕起伏的观赏效果,增强戏剧作品的张力和吸引力。
1.双线或多线交织结构
以线索串联、组织情节。如《雷雨》为明暗双线,周朴园家庭内部矛盾激化是明线,鲁大海与周朴园的阶级斗争是暗线,双线交织,剧情复杂。《哈姆莱特》以哈姆莱特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复仇为副线,多条线索并行推进,拓宽了戏剧的时空维度。
2.悬念与伏笔的巧妙运用
剧作家善用悬念吸引观众。如《哈姆莱特》中以哈姆莱特装疯的情节引发观众猜想,这一悬念贯穿始终。
3.节奏的把控与反转的运用
剧情发展时缓时急,故事结局峰回路转。如《哈姆莱特》中有哈姆莱特误杀波洛涅斯、决斗戏等转折性事件发生,将剧情推向生死绝境,扣人心弦。
三、人物塑造:立体鲜活,个性鲜明
人物是戏剧舞台上的主角,是戏剧的主题寄托。戏剧作品通过个性化、动作化的语言赋予角色独特的魅力,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人物个性。
1.个性化的语言
角色语言贴合性格、身份等。如《窦娥冤》中“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句台词,语言直白有力,契合窦娥刚强的性格特点。
2.动作化的语言
动作化语言增强表现力。如《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时而装疯时而沉思着自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肢体动作结合台词,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挣扎;决斗场景中哈姆莱特边说边拔剑出鞘、摆开架势,言语与动作同步,使人物表现更真实鲜活。
3.对比衬托手法
巧用对比突出人物个性。如《雷雨》中周朴园的虚伪冷酷与鲁大海的正直热血对比鲜明;周萍懦弱、优柔寡断,鲁大海则刚勇、果敢,二者的性格对比还凸显出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性格差异。
出乎其外
【选段一】
王利发 (倒茶)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让茶)二位喝碗吧,刚沏好的。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我拿来,二位看看?
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王利发 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
吴祥子 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
王利发 我……
宋恩子 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 那点意思!
宋恩子 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
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 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吴祥子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
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
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节选自《茶馆》第二幕,有删改)
赏析
开头王利发如同往常招呼客人般与二人寒暄,言语间是茶馆日常经营的客气与谦逊,然而宋恩子、吴祥子借查人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言语间充斥着威胁与刁难,尽显贪婪与蛮横。王利发则小心翼翼,试图周旋,却又无力反抗。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勾勒出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底层小商贩王利发与反动统治者的爪牙,二者间鲜明的阶级差异构成了激烈冲突,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受压迫的残酷现实,凸显了小人物在强权面前的弱小与无奈。
【选段二】
觉民 (在门外,轻声)大哥睡了没有?
觉新 没有,觉民吗?进来吧。
门开了,觉民走进来。
觉新 (表面平静地)你怎么起来了?
觉民 嗯,大哥你也没睡?(警惕地)你听见刚才东面一声枪响么?
觉新 (点头)听见了。
觉民 (有一点担心地)我怕今天夜晚不大对吧!
觉新 (沉重地)嗯,方才三爸来了,叫警醒点,说城里张督军的军队不大稳。
觉民 是听说,(望着新)是不是要想个办法?
觉新 等等看吧,(摇头)半夜里,也没什么法子可想。
觉新 (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哦,(立刻走到书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束钞票,递出)觉民,这是五十元。
觉民 (跟随觉新走近书桌,莫名其妙地)做什么?
觉新 (微笑)你们要的印刷费。
(十分友爱地)以后别再
糊糊涂涂弄得三爸又知
道了。
觉民 (笑嘻嘻地接下)晓得。(诧
异地)大哥你怎么忽然又
有钱了?
觉新 (静静地)方才我跟瑞珏
谈了谈这情形,她说她的
积蓄可以拿出来用。
觉民 (犹豫地)那好么?嫂嫂的
钱?
觉新 (坦挚地)她喜欢为你们
花钱,你们就拿着用吧。
(节选自《家》第四幕,有删改)
赏析
这一选段多线并进,以兄弟俩深夜对话为明线,以社会动荡对高家的潜在威胁为暗线,勾勒出时代洪流下家族的复杂处境。选段还包含悬念的设置,如“城里张督军的军队不大稳”,军队到底会如何行动,高家在动荡中的命运将如何等问题使读者急切地想知晓下文。另外,觉新给觉民印刷费,为后文年轻一代追求新思想的情节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