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能”为基,为“我想”赋力

作者: 游羽西

青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应付诸行动。站在高中这一成长的中继,怀揣对未来的向往,每个人都应以“我能”为基,为实现“我想”赋力。

以“我能”为基,立足现实,把握当下。

在毛泽东眼中,青年好比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充满生命力的,是敢想敢做的。而“我想做”应以“我能做”为基础,立足自身能力,把握当下,不断丰满自己的羽翼,方能自由翱翔于“我想做”的天空。当今社会,“壮志难酬”的“失意书生”不在少数,他们说“学历不单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想做”的太多而“我能做”的太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使其内心受挫,彷徨不定。因此,青年应以“我能”为基础,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缩小“我想”与“我能”之间的差距。

以“我想”为目标,坚定信念,努力拼搏。

身处不断发展的时代,青年的“我想做”就是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尽管方式不同,路途各异,但只要我们目标一致,坚定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就终会有实现的一天。不管是“无臂飞鱼”郭金城以惊人速度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夺得冠军,还是“蝴蝶妈妈”王玉以无疆大爱去山区支教,抑或是高中生以不懈努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备战高考,都是因为他、她、他们立下了“我想为国争光”“我想以知识报效祖国”的目标。“我想”的目标激励着每个人勇往直前,助力他们做到“我能”。

以“我能”赋力“我想”,助力梦想远航。

“我想”是心底的渴望,“我能”是脚下的力量。我们应脚踏实地积累本领,打磨技能,让“我能”的羽翼更加丰满,使“我想”如愿!吾辈青年,不应好高骛远,而应积极将自我融入社会,满足社会所需,消除“我想”与“我能”之间的落差,更好地发挥自我价值,这样才能真正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真正践行“强国有我”的宣言。

夯实“我能”的基础,提升自身能力,坚定“我想”的目标,为之不懈奋斗,才能以“我能”赋力“我想”,助力梦想远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