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之 详略得当
作者: 周政昌
名家传技
美文引路
刘佛谛
张中行
对饮一两杯,佐以闲谈的朋友不过三两个,其中最使人怀念的是刘佛谛。
刘佛谛名旌勇,字义方,佛谛是我建议他采纳的别名。我们最初相识是在二十年代后期的通县师范,都是学生,他比我早两年。他很胖,动作迟缓,就外表说,像是在羊群里孤立一头牛,所以给我的印象很深。印象深还有另外的原因,他在学校以幽默出名,常说笑话,遇事满不在乎;又口才好,有相声的才能,据说一个人可以开教务会议,模仿校长、训育主任,以及有特点的教师,惟妙惟肖。他的外号来自英语,是fat,因为面容苍老,称呼时前面还要加“老”。
到三十年代初,我上北京大学,住在沙滩一带,他原在山海关教书,大概因为东北沦陷,那个地方不能再安身,也到北京来,并也住在沙滩一带,于是交往就多起来。我们都穷,但吃好些的欲望一如常人,于是就常常在一起用小煤火炉做饭吃。经常是买十枚铜币的肉,这样也可以饱餐一顿。有时候,决定破例,就花七八角钱买个猪肘子,用微火炖烂,对坐享受一次。总之,是渐渐共苦乐了,友谊就越来越深厚。
当然,友谊的深厚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共同做饭吃,而是来自越来越相知。我发现他的为人,是两种性格的奇妙混合。他处理有关自己的事,是个乐天主义者,随遇而安,甚至及时行乐;谈天说地,扯皮取笑,常常近于玩世不恭;喜欢吃喝,常常顾前不顾后,简直可说是个享乐主义者。但是对人就完全不同,就是嘻嘻哈哈时也决不越礼,并且更可贵的是真挚,对老朋友总是热心关注。
最值得怀念的是我们在坎坷途中相互的扶助。这常常是在面对之时,周末的共饭闲谈,抚今思昔就是一例。也有时候不是对面,例如有一次,他住在家乡永清县一个村庄,是五月节前,穷得连买菜钱都没有了,家居无聊,到镇上散散心,万没想到接到我寄去五元钱的信。回信说,他最不喜欢吃窝瓜,可是穷得要命,只能吃院里自种的窝瓜。五月节来了,想换换样,居然就由天上降下五元钱,可见上天无绝人之路,云云。我接到信,既欢乐又感慨,想到他曾开玩笑,说天老爷最糊涂,譬如他最喜欢吃鱼,可是鱼有刺,最不喜欢吃窝瓜,窝瓜却没有刺,如果让鱼刺生在窝瓜里会多好,于是又写一封信,说幸而天老爷糊涂,如果聪明,让鱼刺生在窝瓜里,他的境遇就更可怜了。
此后不久,他回到北京,经人介绍,到宁晋县去做秘书工作。行前同我商量,说当教师惯了,改行,有些不安然,想改个名字。我说,就用昔年的外号,由英变中,写佛谛,不是很雅吗?他同意,就用这个新名前往。以后来了一封诉苦的信,说不只一次,遇见所谓通文墨的人士,见到他的名片就恭维说:“您一定是佛学大家了。”他说不是,对方以为是谦虚,他越矢口否认,对方越不怀疑,总之,闹得他进退两难,如坐针毡。
幸而时间不很长,他又回到北京,重理旧业,被尊为佛学大家的尴尬局面结束了。以后我们同住北城,见面的机会多了,周末共饭闲谈的机会也多了。
(选自《负暄琐话》,有删改)
技法点睛
写人关涉“详”与“略”两方面。
详写一般有四种情况:(1)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和表达主题的事件;(2)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言行、肖像、心理;(3)最能凸显人物特征的细节;(4)次要人物用来反衬主要人物特征的那个“反衬点”。
略写亦大体有四种情况:(1)辅助人物性格的事件略写。(2)用于对比衬托或反衬的非主要人物略写。(3)非主要人物、非主要事件能简则简。(4)在描写主要人物、记叙主要事件中,故事情节不可或缺但与主题关系不大,或者对突出人物性格作用不大的内容略写。
选文作者通过相识师范、沙滩共苦乐、家穷扶助、宁晋公干、同住北城等五件事,展现了好友刘佛谛的幽默、乐天、真挚等性格特征。“幽默”是刘佛谛的突出性格,选文对其五件事的叙述,凡可体现其幽默特点的均作详写,譬如“相识师范”一事,详写他模仿“开教务会议”的情景。再如他在家乡穷居一事,洋洋洒洒地铺叙了“鱼刺生在窝瓜里”的调侃,苦中作乐,很能表现其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