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延宕,社会的悲剧
作者: 阮家煜佳作展示二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爱人奥菲利娅最后发疯投水而亡,母亲乔特鲁德也因误喝毒酒而死,哈姆莱特最终和国王克劳狄斯同归于尽……造成这一系列悲剧的直接原因,便是哈姆莱特复仇的一再“延宕”。
哈姆莱特被苦难折磨,渴望得到解脱,从而引发了对死亡的深思——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他对生命的拷问。他批判了默默忍受,反思了挺身反抗,也否定了通过死亡远离苦难的方式。他无情解剖自己,忏悔自己的懦弱。他寻求解脱,又恐惧死亡,因此迟疑,他那炽热的决心也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思想上的顾虑,行为上的延宕,抵抗命运却又对命运无奈……这些让我们感受到哈姆莱特内心世界的复杂,更能感受到孤立无援的哈姆莱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哈姆莱特被痛苦折磨,他的复仇一再延宕。“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正如他本人所说:“我不知道这是因为鹿豕一般的健忘,还是因为三分怯懦一分智慧的过于审慎的顾虑。”哈姆莱特曾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有着良好的教养和高尚的理想。但他又背负着为父复仇的使命。面对整个欲望横流、人心叵测的丹麦朝廷,他深感孤立无援而又任务艰巨,于是生性敏感的他迟迟不能行动。他思维缜密,看到了任务的复杂和艰巨。他没有把握成功复仇,惧怕失败,所以不得不一拖再拖,直等所谓的“时机”出现。他一直在等、在思考、在挣扎。
内心的理想世界与外部的现实世界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他与整个腐烂的社会格格不入,被卷入时代的洪流无法挣脱。这样一位善良、高尚的王子最终却被黑暗所毁灭,这是最大的悲剧。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本原因——个人的力量无法与社会相抗衡。莎士比亚正是以哈姆莱特与整个昏暗的丹麦朝廷的斗争为载体,表现对社会丑恶一面的悲愤,通过展现个人在黑暗社会中的身不由己,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批判。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哈姆莱特的毁灭,是个人复仇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点评
作文聚焦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剖析人物心理,从成因、结果的角度分析哈姆莱特的“延宕”。将“个人的延宕”放置在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及社会邪恶势力与正义的新生力量之间的对抗的背景下进行解读,揭示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解读深刻。
【本版习作作者系湖北十堰市第一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