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无为之心,躬行有为之事

作者: 罗殊钇

化蝶之作

两千年前,老庄哲学以无为的心境,从容蓄力;孔孟思想以有为的担当,行济世之道。看似矛盾的两种思想,却殊途同归,书写独特的中国式智慧。站在文明传承的坐标上,我们当修炼无为之心,躬行有为之事,刚柔并济,在平衡中创造更大的生命价值。

修无为之心,淡泊之中照见有为天地。无为之心,并不是不作为,消极避世,而是为有为之人提供清澈的精神泉源。刘禹锡被贬谪到荒僻之地,修身于简陋之室,调素琴、阅金经,为未来入世蓄积力量;史铁生在遭遇身体残疾的巨大打击后,于荒芜的地坛中静观万物,叩问生死,他的文字因而更加深刻感人。正如苏轼所言:“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唯有修身正己,保持内心的澄明,方能在纷扰中乘轻舟过万重山。怀无为之心,我们能在浮躁尘世中锚定方向,以沉稳之姿铸就有为人生。

躬行有为之事,以无为之心笃行耕耘。“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为,不是急功近利,随波逐流,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在静水深流、平静淡泊中坚守本心,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敦煌守护者常书鸿放弃优渥的生活,在黄沙漫卷中修复壁画,让千年敦煌重焕光彩;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不求名利,潜心钻研,让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故宫文物修复师们屏息凝神,拼接时光碎片,让沉寂的文物在指尖苏醒。真正的智者懂得在纷扰中以无为之心保持本真,放下名缰利锁,沉潜专注,担负使命,行真正的有为之事。

无为是生命的智慧,有为是前行的信念。唯有二者兼顾,方能行稳致远。反观当下,“内卷”焦虑蔓延,“佛系”和“狼性”的两极标签让当代年轻人深陷割裂、挣扎之中。我们应该积极踏入广阔的天地,以滴水石穿的恒心,去作为,去拼搏。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拼命奔跑,而要适当停下欣赏眼前的风景,方能不陷于精神内耗。青年应内外兼修,刚柔并济,以平和的心态去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淡泊的心,以进取之志投入时代洪流,厚积薄发,展示出智慧勇毅的青春身姿。

【陕西西大附中浐灞中学】

升格点评

作文首先以儒道两家思想的对比点明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关系:修炼无为之心,躬行有为之事。接着从两个角度展开,先论述修炼无为之心的意义:为有为之人提供精神力量;再论述行有为之事需要从容淡泊的无为之心。然后结合现实,探讨两种思想融合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作文论点明确,思辨性强,论证合理。同时,修辞手法运用得当,使论证更有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