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周:草原上的“草业泰斗”
任继周是中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草地农业科学家。
1943年,任继周以高分考取了原国立中央大学的畜牧专业,毕业后又留校进修。当时的中国草业科学几乎是一片空白,为了深入调研,任继周花数年时间跑遍了西部多省的草原。交通不便,这位瘦弱的青年就骑马、骑驴、骑骆驼,在无边的戈壁原野间连日颠簸……
1956年,在海拔3000多米的甘肃天祝县乌鞘岭马营沟,任继周和同事们扎下两顶帐篷,建起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高山上的夜晚,滴水成冰,为了保护实验需要的蒸馏水瓶不被冻裂,他常把瓶子抱在被窝里睡觉。跨越重重难关,他和同事们摸清了草地生态系统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他率先试行高山草原划区轮牧,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草原划破机燕尾犁,创立了世界领先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为草原学向草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曾邀请任继周前往工作,待遇优渥。但他说:“我哪儿都不去。”北京、南京等地多所名校也高薪聘请,任继周都说:“不去!我的根就在大西北、在大草原。”为了激励年轻学子把草业研究的接力棒传递下去,任继周倾尽家中积存,累计捐款近700万元,先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6项奖学金。
◆素材解读
任继周怀着报国之志来到大西北,扎根草原70余年,将毕生精力都投入草业科学研究事业中。可以说,中国的草业科学是任继周用一生最好的年华在西北大草原上默默地“种”出来的。别人眼里偏僻、荒凉的大西北,却是任继周挚爱的科研热土。任继周一边“育草”一边育人,他以扎实的科研基础投入教学,设立多项奖学金,激励年轻学子把草业研究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上一篇:
借鉴小说手法进行创作
下一篇:
詹伯慧:用热情躬耕乡音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