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与不确定
作者: 陈凤英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校园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往往都会有标准答案;而现实世界我们面对的事情充满不确定性,绝大多数没有标准答案。
材料二: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在开学典礼致辞中提到:“请各位同学尽可能地敞开自己,拥抱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并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努力寻找确定的自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文题有两则材料,材料一通过校园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强调现实世界的复杂多变。材料二为冯果院长的致辞,给出了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即“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努力寻找确定的自己”。两则材料形成递进关系:先呈现问题,再提供解决思路。审题时应把握三个关键维度:首先要剖析“标准答案”思维的局限性,认识到现实问题的开放性特征;其次要理解“不确定性”的本质,它既是挑战也是创新的土壤;最后要聚焦“寻找确定的自己”这一核心,探讨如何在变局中坚守价值内核。写作时既要批判对确定性的盲目依赖,又要肯定某些确定性(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素养等)的锚定作用。
参考立意:适应不确定性,塑造确定自我;于不确定中探寻确定的价值;以确定应对不确定等。
佳作展示一
不确定世界亦有确定的价值
◎刘栎鑫
校园里的考试总有标准答案,然而当我们走进社会,才发现生活更像是一道开放式命题——一切都充满了变数,绝大多数问题没有预设的选项,更没有标准答案。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武汉大学冯果院长的致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努力寻找确定的自己,探寻确定的价值。
于不确定世界探寻确定的价值,能使我们在迷茫时找到方向。人生旅途中充满了变数,诸多不确定常常令人迷失,但也有一些确定的坐标,它们历经岁月打磨,如星光般璀璨,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马克思追求人类解放的理想,用科学社会主义照亮无产者的前路;屠呦呦面对疟疾肆虐,以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反复试验,终获青蒿素这一济世良方。他们都在时代的迷雾中,找到了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确定的价值——对真理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对使命的担当。
于不确定世界坚守确定的价值,能使我们在困境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袁隆平始终坚守“让天下人吃饱饭”的朴素信念,在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地试验。在海南的烈日下,他弯着腰一株株检查稻穗的身影,成为科研工作者最动人的剪影。正是这份对初心的坚守,让他在质疑声中创造了杂交水稻的奇迹,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总有一些确定的价值值得坚守。这种坚守,能使我们在风雨中保持定力,在困境中汲取拼搏奋进的力量。就像深埋地下的种子,越是经历风雨的洗礼,越是能够破土而出,向阳生长。
于不确定世界践行确定的价值,是实现人生意义的关键。只有坚定践行这些确定的价值,让它们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抉择、每一次拼搏,才能构建起坚实的人生大厦。张桂梅校长用她瘦弱却坚韧的身躯,在滇西北的崇山峻岭间,为贫困女孩们筑起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面对简陋的校舍、匮乏的师资、根深蒂固的偏见,她始终紧握着“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火炬,用行动点燃希望。那些深夜批改作业的灯光,那些跋山涉水家访的足迹,都在无声诉说着她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世界里践行确定的价值,才能让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现实世界虽充满不确定性,但确定的价值犹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赋予我们奋进力量,使我们实现人生意义。让我们以确定的价值为根基,在充满不确定的人生旅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点评
这篇作文观点明确,围绕不确定的世界和确定的价值展开论述,层次清晰。主体部分从找到方向、汲取力量、实现人生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证,论据丰富,袁隆平、张桂梅等事例贴合论点,说服力强,展现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与扎实的写作功底。
佳作展示二
适应不确定性,塑造确定自我
◎孙永嘉
在校园考试中,答案往往清晰明了,对错分明;而现实世界却充满不确定性,很多事情并没有标准答案。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学会适应不确定性,塑造确定的自我,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的飞速发展让许多曾经热门的职业转眼就被淘汰,新兴行业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社会观念的更新换代,也让人们的价值取向变得愈发多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更难以紧跟外界的变化。
然而,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塑造确定的自我,就是我们应对变数的最好方式。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这份坚定。苏武被扣押在北海,在冰天雪地、食不果腹的恶劣环境下,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渴饮雪、饥吞毡,持节十九载,始终不改初心。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支撑他度过漫长岁月,最终回到故土。他对使命的坚守,对自我原则的坚持,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永恒象征。当今社会,信息爆炸、价值多元,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建立自己的内在确定性。法国哲学家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描绘:诸神罚西西弗斯永远推石上山,而石头每到山顶又会滚落。这本是一个绝望的故事,但加缪却认为正是在这种无意义的重复中,人通过自己的选择与坚持,赋予了生命意义。今天的我们,同样面对着各种不确定的挑战——专业的选择、价值的判断、人生的规划……与其焦虑地寻找“标准答案”,不如像冯果院长所说的那样,敞开自己,拥抱变化,同时在变化中锚定那个“确定的自己”。
那么,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塑造确定的自我呢?首先需要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广泛学习,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在面对变化时更加从容。其次要勇于尝试新事物,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剖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每一次尝试能帮助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最后要学会反思和总结,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不断完善自我,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要勇敢拥抱变化,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稳步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点评
作文通过对比校园考试与现实世界的差异,引出核心论点:面对时代变革,我们需要塑造确定的自我。并以苏武牧羊的历史典故为例,诠释了坚守自我的力量。在论述如何塑造确定自我时,提出了学习、实践、反思三个建议,逻辑清晰。结尾引用屈原名句,升华全文,富有感染力。
【本版习作作者系内蒙古通辽市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