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馈赠·雕刻自己
作者: 吴慧琳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总在接受世界的馈赠:阳光的恩泽,风暴的洗礼,玫瑰的芬芳,荆棘的刺痛。有人将生命视作被动的容器,有人却在馈赠中雕刻自己的形状。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做生命剧本的主演
◎杨富廷
长路漫漫,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世界赠予我们风雪,也赠予我们艳阳。这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但总有人能坦然接受一切馈赠,并以此雕刻出自己的形状,决定自己走出怎样的足迹、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自己生命剧本的主演,塑造一个特别的自己。(开头回扣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简洁有力。)
当世界赠予我们阳光、玫瑰,我们便沐浴着阳光,塑造温暖、感恩的自己。(分论点一,论述应怎样面对顺境。)
当小草沐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当花瓣承接来自自然的清露,我们与朋友“桃李春风一杯酒”,相谈甚欢,不再孤独;我们与家人或围炉而坐,或夕阳漫步,满怀爱意;我们站在领奖台细嗅花香,拥抱成功,自信满满;我们与陌生人相视而笑,暖意蔓延,变得温柔……每一股暖流,都会流过我们的心田;每一缕阳光,都会照亮我们的心灵。世界赠予我们美好,我们感知到,并借此塑造出满怀爱意、感恩温暖的自己。(从顺境的角度,论述人在面临世界赠予的美好时,会把自己雕刻得温暖、懂得感恩。)
当世界赠予我们风雨、荆棘,我们迎着风雨,锻造出更强韧、从容的自己。(分论点二,论述应怎样面对逆境。)
我们无法拒绝命运为我们降下的苦难,但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无法预料到人生中的坎坷与风雨,但我们可以在狂风中感受雨的自由、在寒冬中轻触雪的轻盈。苏轼一生遭贬,“黄州惠州儋州”,颠沛流离,世界赠予他狂风暴雨,他却道“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雕刻出从容豁达的自己;史铁生在风华正茂时双腿残废,世界赠予他的是无边的黑暗与绝望,他却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奏响了“向死而生”的生命颂歌,雕刻出深邃、坚韧的自己。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无法躲避风与雨的洗礼,亦无法阻挡猎手的觊觎,但这不妨碍它于风口浪尖勇敢飞翔。青年要像海燕那样,做风雨中无畏的舞者。(从逆境的角度,论述人在面临世界赠予的坎坷时,会把自己雕刻得坚韧、从容。)
生命与世界,恰似岩石之于刻刀,我们无法决定打磨的时机,但我们能决定用哪一面面对雕琢,进而雕刻自己的模样。我们面对世界,除了被动接受,还有主观的选择。当我们与命运相搏,在困境中挣扎向前时,我们的奋斗也能够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如果把你我的一生比作一场电影,那么这部电影的每一帧都是世界馈赠和自我雕刻的结果。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倒带过去的那些喜怒哀惧、悲欢离合,或一笑而过,或耿耿于怀,但那厚厚的胶卷、那长长的致谢名单里,一定有“领衔主演”——你和“导演”——世界,正是世界的馈赠和你对自己的雕刻,成就了此刻的独一无二!(结尾回扣标题,强调要主动雕刻自己,而不是被动接受馈赠,首尾圆合。)
【湖北襄阳市第五中学】
技法提纯
这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文,其成功之处如下:
一、审题精准,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作文精准抓住了世界的馈赠“阳光、玫瑰”与“风雨、荆棘”的内涵,并围绕这两个角度展开论证,思路清晰;开头紧扣材料,结尾照应标题,结构严谨。
二、文采斐然,语言形象,富有哲理
文章在材料的喻体之外,选取了大量富有哲理且形象生动的喻体。例如“生命的剧本”“主演”“导演”“电影”等,使作文说理深入浅出;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多组排比和整句,加强了论证的力度和气势,显得文采不凡。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哪吒2番外篇》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天雷滚滚我好怕怕,劈的我浑身掉渣渣。突破天劫我笑哈哈,逆天改命我吹喇叭,滴答滴答滴滴答”。这样搞怪诙谐的台词在网络广泛传播。部分观众觉得有趣,能增添生活欢乐;但也有人担忧,认为这是低级趣味,过度娱乐化不仅无法展现传统文化魅力,还可能使青年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下,如何平衡大众娱乐需求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值得我们思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先引述电影中几句台词在网上广泛传播的现状,然后呈现了观众的两种态度。最后引导我们思考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下,如何平衡大众娱乐需求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审题立意时,我们可以先肯定大众娱乐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意义,这种诙谐的台词借助网络广泛传播,能让更多人关注到传统文化,降低文化传播门槛,为大众带来轻松愉悦的文化体验,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然后批判过度娱乐化的危害,它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体现其深厚底蕴,会误导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综合来看,最佳立意是呼吁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寻找大众娱乐与传统文化厚重内涵的平衡点,既运用新方式、新手段增强文化传播活力,又坚守文化内核,实现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发展。
写作时,开篇可以简单引用电影中的台词,快速引入主题,抛出观点。论述部分建议设2到3个分论点,阐述不同关系,或者进行深入剖析,每个分论点都要结合具体事例。结尾总结论点,升华主题。论据要丰富多元,比如举一些因过度娱乐而遭到批评的作品作为反例,形成对比;也可以举《中国奇谭》等将传统元素与创新表达结合,口碑票房双丰收的案例进行类比,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紧密联系现实,分析不同网络平台上传统文化传播与大众审美的关联与差别。
【侯兴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