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化

作者: 侯兴黉

妙文品评

利用“娱乐”传承文化

◎李妍艺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娱乐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日益激烈。《哪吒2番外篇》中那句搞怪诙谐的台词,引发了大众的热烈讨论。有人沉醉于它带来的欢乐,认为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有人忧心,觉得这样表达会误导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下,我们需要明确:是盲目跟风娱乐潮流,还是坚定守护厚重的传统文化?在我看来,我们应合理利用娱乐,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篇紧扣材料,通过对比两种不同观点,引发读者思考,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娱乐化表达,是传统文化走向大众的“敲门砖”。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故宫文创团队制作幽默短视频,让古老文物“活”了起来,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大众的距离,激发了人们探索文化的兴趣。《国家宝藏》以独特的节目形式,将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呈现,让晦涩的历史知识变得妙趣横生,更是点燃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些成功案例表明,恰当的娱乐化能为传统文化传播打开新的大门。(论据丰富且典型,从不同角度论证观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然而,过度娱乐化会严重损害传统文化的内涵。部分网络小说为博眼球,随意篡改历史,将严肃的历史变成闹剧;一些影视改编作品,只追求流量,过度渲染低俗情节,抛弃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以经典名著改编为例,某些版本为迎合低级趣味,加入大量无厘头剧情和低俗笑料,扭曲了经典人物形象,使他们面目全非。这些行为不仅歪曲了传统文化的本真,也误导了青少年,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巨大挑战。(先亮明观点,再从网络小说、影视改编作品等举例,层次分明地阐述过度娱乐化的危害,论证深入透彻,思考深刻。)

那么,如何平衡大众娱乐需求与保持传统文化的内涵呢?创作者要提升文化素养,用创新的方式将文化精髓融入娱乐作品。就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用精彩的舞蹈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传播了文化价值。而平台也要发挥监督作用,过滤不良内容,为优质文化作品提供传播空间。作为受众,我们要提高审美能力,主动选择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化作品,用实际行动支持文化发展。(采用设问,自然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上来,引发读者思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娱乐化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之一。我们要在娱乐与文化之间找到平衡,以娱乐为帆,文化为舵,在时代浪潮中,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繁荣。(结尾引用名言,增添文化底蕴,强调了平衡二者关系的重要性,对前文进行总结升华。)

善用娱乐之“形”,守住传统文化之“魂”

◎李婉伊

当《哪吒2番外篇》里那句搞怪的台词在网络掀起狂欢,当传统神话形象以如此诙谐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有人为这份轻松欢乐叫好,亦有人为传统文化的厚重内涵担忧。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下,大众娱乐需求与传统文化厚重内涵的碰撞从未如此激烈,而如何在这浪潮中找到二者的平衡,让传统文化既能绽放时代光彩,又不失其本真韵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紧扣现实热点,自然引出论述对象。)

娱乐是文化传播的天然载体,它让传统文化从古籍中走出,以鲜活的姿态与现代人对话。传统文化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活的精神。就像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将唐代妆容服饰与现代舞蹈巧妙融合,通过俏皮灵动的演绎,让千年之前的盛唐气象跃然屏上。那些可爱的“唐宫小姐姐”,没有进行生硬的说教,却让观众在捧腹与惊叹中,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娱乐为传统文化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古老的智慧与审美能够跨越时空,与当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精准定位娱乐的文化传播价值。例证典型且具时代感,既论证娱乐载体功能,又暗含对“守正创新”的初步阐释,逻辑严密。)

然而,娱乐如同一把双刃剑,若过度沉溺于表面的狂欢,忽视传统文化的内核,很可能误入歧途。当某些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流量,随意篡改历史典故,将严肃的文化符号沦为博人一笑的笑料;当传统节日被商业气息裹挟,只剩下空洞的促销活动和千篇一律的娱乐表演,传统文化的厚重内涵便在这种过度娱乐化中逐渐消解。就像材料中有人担忧的那样,若一味追求低级趣味,不仅无法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可能误导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他们误以为浅薄的戏谑便是文化的全部。(笔锋一转,切入反面论证,揭示过度娱乐化危害,与上段形成辩证对照。)

平衡大众娱乐需求与传统文化的厚重内涵,关键在于守住传统文化的“魂”,善用娱乐的“形”。传统文化的“魂”,是其蕴含的精神价值、道德规范和审美理想,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淀的智慧结晶。我们可以用娱乐的方式让这些“魂”焕发生机,但绝不能为了娱乐而舍弃或扭曲它们。例如,故宫文创产品,将故宫的建筑美学、文物故事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无论是可爱的故宫猫周边,还是富有创意的文具饰品,都在轻松愉悦中传递着故宫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大众对娱乐和时尚的需求,更让传统文化的“魂”得以传承。(提出核心解决路径:既坚守文化内核,又强调创新形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的传播需要创新,需要贴近大众,但创新不是颠覆,贴近不是迎合。我们应当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文化,在娱乐化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其深层内涵,让娱乐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的催化剂,而非消解其价值的溶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让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守本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从《哪吒》系列电影对传统神话的重新演绎,到《国家宝藏》用综艺的形式讲述文物故事,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成功的尝试。这些实践告诉我们,大众娱乐与传统文化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成就。当我们在娱乐中注入文化的基因,在文化中融入娱乐的元素,便能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让传统文化既不被束之高阁,也不被过度消费,而是以一种亲切而庄重的姿态,走进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结尾升华主旨,意蕴丰富。)

【本版习作作者系云南昆明金岸中学学生】

技法提纯

两篇习作围绕“平衡大众娱乐与传统文化”话题,展现出清晰的思辨逻辑、多元的论证方法与灵动的语言风格,具体技法可归纳为三方面:

一、辩证架构,逻辑闭环。两篇作文以“引议联结”为框架,开篇紧扣《哪吒2》台词争议,点明娱乐化传播的利弊冲突。主体按“立—破—立”展开,先以正面案例论证娱乐对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再以反面现象入手,揭示过度娱乐化危害;最后提出解决的办法,形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完整论证链条,体现思辨深度。

二、具象论证,增强说服力。精选《国家宝藏》《唐宫夜宴》等时代案例,展现娱乐与文化融合的成功经验;同时列举反面典型,形成对比。巧用比喻,将娱乐喻为“敲门砖”“双刃剑”,文化内核比作“魂”“根基”,以“帆”与“舵”类比平衡关系,让抽象概念通俗易懂。

三、语言融合,刚柔并济。既运用“融入”“消解”等词语精准阐释,又通过排比句强化逻辑层次,还穿插“唐宫小姐姐”这样亲切的表述,并借助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庄重的议论文兼具感染力与可读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