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新闻评论

作者: 黄艳铃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写作新闻评论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点鲜明准确

在评论新闻事件之前,需要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确保全面把握事件,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观点。观点必须鲜明准确,振聋发聩;同时,观点表述要简洁,忌啰唆累赘。

【示例】

勇者无畏,善者无私。茫茫黑夜中,面前是疾行的车辆,身后是塌方的路段,刚刚脱险的黄建度选择再次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以下跪的方式拦停正在行驶中的车辆,用瘦弱的身躯挽救了可能遇险的人员。危难关头,避险求生是人的本能,但黄建度却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向险而行、舍己救人。这一跪,源于黄建度的勇气和善良,也展现出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守护,表明一个普通人同样可以达到伟大的境界。

(选自郭玥《勇者无畏,善者无私》,《人民日报》2024年5月31日)

这则新闻评论针对的事件是:广东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64岁的黄建度发现危险状况后立即通过大声呼喊、打开手机手电筒等方式提醒后方车辆。情急之下,黄建度甚至直接跪在车道中间,避免了更多人员伤亡。这则新闻评论抓住了黄建度的大善、大勇,观点准确、深刻。

2.拟写好新闻评论的标题

“题好一半文。”新闻评论的标题应该是准确、简洁、生动的。一般来说,新闻评论的标题结构为:“事件概括+观点表达”。如新闻评论《向“新”而行,港通四海》《减指尖之负,增治理之效》等。

【示例】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现实生活中各地为争“琅琊”之名而费尽心机,其本质上是追名逐利。追名逐利本无可厚非,但若因短视而导致“名”微“利”寡,何异于买椟还珠?

(选自一考生《有一种改名叫买椟还珠》)

这则新闻评论针对的是各地为争名而费尽心机,却不在地区发展上下功夫的舍本逐末的现象。这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既抓住了核心事件“改名”,又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3.写好新闻评论的开头

新闻评论的开头首先要简要地介绍一下新闻事件,可以根据自己的评论角度有选择、有倾向、有所侧重地概括;然后引出自己的中心论点,表述尽可能简洁、清晰且准确,切忌冗余、累赘、含糊不清。

【示例】

男子地铁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位女士指责后,反而用污言秽语辱骂该女士,连身边的小孩和老人都毫不顾及,终被黑衣壮汉出脚教训。事件发生后,义愤填膺者有之,拍手称快者亦有之。但无论何种反应,都意味着正义尚在、公道犹存。这正是这件事让人欣慰的地方,让人能触摸到人性温暖的地方。按理,出脚伤人、以暴制暴等反文明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民调显示,支持“黑衣男”的占七成,原因就在于“黑衣男”的“暴”并非简单的暴力,是在特定情境下特殊时间里可控状态下的“暴”,是裹挟着正义与公道色彩的暴力。

(选自一考生《“黑衣男”的“以暴制暴”也是一种正义》)

这则新闻评论的开头对事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针对“黑衣男”的“以暴制暴”,作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这也是一种正义和公道,让人能触摸到人性的温暖,观点鲜明,逻辑性强。

4.打造严谨的结构

新闻评论就是用符合逻辑的方法去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因此一定要有一个统摄全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在其框定的范围内设置分论点,且分论点之间需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新闻评论的结构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

【示例】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分论点一)

儿童友好的程度,标注着城市发展的水平。(分论点二)

儿童友好不仅是人民至上的实践要求,也蕴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潜力。(分论点三)

(选自周珊珊《“1米高度”折射城市温度》,《人民日报》2024年6月3日)

这则新闻评论围绕关爱儿童的重要性,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横向展开评论。中心观点与分论点之间相互关联,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5.首尾呼应,深化主旨

新闻评论的结尾是对全文的自然收束,要简明精辟、自然流畅。结尾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要回扣新闻评论的中心观点,最好能够对观点进行升华,使文章意味深长。

【示例】

安徽桐城交警为外来车主开出了一张“空白罚单”引发众议。这张罚单上并没有填写扣分与罚款,而是交警手写的警告:“前面有停车场,下次注意。”究竟是应人性执法,还是应秉公执法,众说纷纭。在这个纷繁嘈杂的社会,经常会有人触犯法律的底线。在法律面前,应公平公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公。(文章开头段)

特别是面对一些徘徊在法律边缘的行为,更应该严格执行法令。让严谨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不仅会看到执法严明,更会享受到其带来的安宁。(文章结尾段)

(选自一考生《点点法规,悠悠情思》)

这则新闻评论的中心观点是“法律面前,应公平公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公”。文章结尾,作者不仅重申中心观点,还进一步阐述应该让严谨成为一种习惯,首尾呼应,同时又深化了主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囊萤夜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