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高一版2024年第31期

作文周刊·高一版

作文周刊·高一版2024年第31期

周刊 学生必读

简介

创刊于1980年11月的《作文周刊》,由中国写作学会山西省分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学辅导类专业报纸。《作文周刊》秉承“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的办刊宗旨,不仅着眼于培养小作家,更致力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办报,配合各级各类学校搞好写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园地,给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写作理论的平台。

目录

作文视野 | 学写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课外博览 | 囊萤夜读

囊萤夜读的典故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晋书》记载,东晋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在一代代读书人的阅读接受中,囊萤夜读成为一种文化资源,被反复化用与书写。梁代庾信...

知识延伸 | 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

入乎其内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属于论说文的范畴,主要是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我们在阅读新闻评论时要了解...

素材天下 | 轮椅上的唐占鑫:不需要被溺爱,愿做为众人抱薪者

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交谈中不时笑声爽朗,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负责人唐占鑫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阳光、开朗,殊不知,她曾走过一段艰难时光。2004年夏天,唐占鑫遭遇车祸,因脊髓损伤导致下肢瘫痪。但唐占鑫下决心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穿脱衣服、上厕...

素材天下 | “诚信之星”李学武:替烈士儿子偿还助学贷款

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2023年“诚信之星”,山东泰安的李学武上榜。荣誉的背后,是李学武为兑现儿子生前承诺、主动偿还助学贷款的感人事迹。 2019年,李学武的儿子李林雨高考结束后成功考入大学,由于家境并不宽裕,他贷款上学,3年一...

素材天下 | “中国好人”熊昌金:照顾盲人工友37年

年过七旬的熊昌金和比他小6岁的熊光林,是同一个工厂的退休工人。当过兵又身为党员的熊昌金,对待工友十分热心。有一次,熊昌金见盲人工友熊光林因厂门外的井盖没盖好摔倒,他连续两天把厂子周边所有井盖检查一遍,发现有破损的立即向厂里反映,要求尽快补上...

素材天下 | 余留芬:青春不应该只有城市的霓虹

初中毕业后,余留芬没能继续学业,只能在家务农。务农期间,余留芬就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愿望,希望能有一个平台,能够做一些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1993年,余留芬不愿再过着土里刨食的日子,她开始创业,接连开过小饭馆、小卖部、照相馆,没过几年就成了村...

写作指津 | 结构圆合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

读写快车 | 密码

苏州城里有对师兄弟,从前同拜在国画大师赵老门下。他们一个善制颜料,一个善画梅花。二人合作的《雪梅图》,引得人们啧啧称赞、争相购买。他们有个徒弟名唤小江,对师父们的本事钦佩至极:“这梅花画得如此传神,定是得了那锁在箱子里的‘秘籍’的真传!” ...

写作训练 | 一个熟悉的劳动者

文题亮相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

写作训练 | 少年的模样

彳亍在过往的青春路上,记忆闪帧,在鲜花烂漫和风霜飘絮间闪现,那在蝉鸣声衬托下的少年的模样。 时值盛夏,正午时分,窗外的蝉儿沐浴在阳光下,肆意地展喉高歌,仿佛音乐家一般共同谱写了一曲夏日骄阳的交响乐,空气中泛起阵阵热浪。我却无暇品味这歌中的真...

写作训练 | 真情在生活中流淌

春光清浅,水墨清香,落花更迭世事;追忆过往,仍想起那帧帧精彩的画面,不久前的真情,化为心底历久弥新的芬芳…… 一大早,我还游离于梦的世界,就被母亲叫醒,我只得倚在骑电动车送我上学的母亲的后背上。朦胧间,远处飘来阵阵熟悉的香气,在清冷的空气中...

阅读时光 | 无私奉献

【导语】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永续传承的宝贵精神力量。正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才换来了现在的和平盛世。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这一伟大品质,弘扬奉献精神,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人民、奉献给事...

阅读时光 | 第6期参考答案

(1)李卫国的工作环境经常会有暴露的危险,所以他显得十分“高冷”。(2)执行任务时偶遇同事两次化解危机,表现了李卫国的机智、镇定,富有斗争经验。(3)“大声谈话”“暗示同事”的细节是他机警的表现,同时也表现出他与同事过硬的职业素养。...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