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留芬:青春不应该只有城市的霓虹

初中毕业后,余留芬没能继续学业,只能在家务农。务农期间,余留芬就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愿望,希望能有一个平台,能够做一些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1993年,余留芬不愿再过着土里刨食的日子,她开始创业,接连开过小饭馆、小卖部、照相馆,没过几年就成了村里少有的万元户,修起了村里第一座砖房。

2001年,带着老支书的嘱托,余留芬当选了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上任不到7天,通村路破土动工。没有资金,她拿出做生意的4万元积蓄垫上,又以个人名义贷款2万元。3个多月后,一条3公里长、4米多宽的硬化通村公路竣工。往后的日子,她带着干部群众寻找新的出路,发展过林业、蔬菜种植、中药材、养殖、火腿加工等十几个产业。她带着全村干部群众勤勉地盯着一件事干、盯着一项工作干,一干就是二十几年。余留芬经常讲,一个村的发展,你别小看它,舞台很大,机会也很多。

余留芬曾经许下承诺,如果乡亲们需要,愿意再当五十年村党支部书记。她经常对村里的年轻人说:“青春不应该只有城市的霓虹,也应该有乡村的月光,希望把知识写在乡村这片土地上的你们,挺起乡村振兴的脊梁。”

(摘编自《贵州日报》2024年5月13日)

◆素材解读

1.不信宿命,敢于挑战。余留芬初中毕业后不满足于在家务农,先是创业,后来担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干部群众修公路、发展产业。余留芬不断尝试新事物,为自己的人生开辟新道路。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2.乡村振兴,舞台广阔。在城镇化大步迈进的今天,很多年轻人涌向城市谋求出路,都认为在城市比在农村更有发展前途。余留芬认为,在乡村发展,舞台很大,机会很多,关键是要奋进。她希望年轻人可以把知识写在乡村的土地上,挺起乡村振兴的脊梁。

◆适用话题

敢于挑战 开拓创新 奋进拼搏 乡村振兴

【李国贵/供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