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 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作者: 刘淑玲

入乎其内

一首好诗,应该是一个丰盛的精神世界。读古诗词,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加对人生的感悟。

1.知人论世,感知诗人的精神世界

知人论世是解读、欣赏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知人论世,就是联系诗人生活经历、思想状态、文化审美及当时的时代特征,走进作品的精神世界。如曹操的《短歌行》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深深地表现出作者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有心忧天下、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有对贤才的渴求,有人生苦短的感慨。苏轼在被贬黄州、精神苦闷之时,通过吟咏古迹,实现精神突围。《念奴娇·赤壁怀古》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报国理想和被贬现实的巨大落差,在对月酌思中消弭了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愤懑,呈现出精神的旷达之境。

2.缘景明情,体会诗人的人生感悟

缘景明情是由景入手,通过对景物特点的分析,发挥想象和联想一一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感受独特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的人生感悟。如《登高》中杜甫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秋江之景,倾诉了自己长期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隐隐地流露出抱负无成的怅恨。《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仙山的虚幻难觅,表现出诗人对名山胜境的向往。《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是南飞的秋雁,正是从前在北方见到的。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词人想借此表达自己浓重的思乡之情。一群大雁进入词人的视野,冷清孤寂,通过大雁让人品读到的是词人灰暗的心境。

3.谋篇布局,感悟诗人的社会思考

诗是一个整体,是个系统,它是有结构要求的。古诗的谋篇布局法主要是“起承转合”法,以上景下情为主体,“起”指的是开篇写景或叙述,“承”指的是铺陈写景埋下伏笔,“转”指的是由写景或叙述转到抒情,“合”指的是抒情达意写心绪。在谋篇布局中,我们能够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到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如《归园田居(其一)》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起写辞官归田,承写开荒南野,展开写景,动静结合,绘声绘色,描绘了一幅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从中体现出诗人质朴纯真的美好情感。最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既是转句也是结句,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和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肮脏的世俗社会中不得自由,寄情山林,收获自我本真。《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描写,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诗中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幻想中的世界,熊咆龙吟、雷电霹雳、空中楼阁、霓衣风马,给人以诗幻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体悟到作者强烈的自由追求。现实梦醒,仙气烟霞顿然消失,现实的失落感更加深沉,直接转入现实生活中不事权贵的人生选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