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未知之境,成就无限精彩
作者: 裴子悦妙文品评
生命的精彩在于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用谦虚、谨慎、热烈与勇敢抵达未知之境,创造属于我们自己最美的故事。上古神话里摘星揽月的炎黄子孙,永远保持着对灿烂星河的向往;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航天英雄冲破云霄,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深空。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上下求索,抵达一个个未知之境,吾辈青年也应追风赶浪,永不止步,不断抵达生命的未知之境。(开篇点题,语言有感染力。)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人生使命在于永远保持热情与好奇心,不断求索未知之境的美好与漫长。(在引用的基础上,点明人生使命在于不断求索未知之境,提纲挈领,为作文整体布局谋篇定下基调。)
面对浩瀚壮丽的无边宇宙,浩如烟海的神话故事中不乏“嫦娥奔月”这样唯美的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想象。人类迈向星空的脚步从未停歇,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到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再到“中国天眼”的诞生,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探索更辽阔的世界。人类用智慧、勇气、钻研与奉献,一步步揭开科学和宇宙的奥义,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既照应了材料,也指出了人类探索之旅的艰辛与照亮人类历史与文明的作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人生使命在于脚踏实地,不懈拼搏,让遥不可及的未来变成现实。(引用诗句,既增强作文的文化底蕴,又丰富了内容,言有尽而意无穷。)
想要抵达远方之境,必须心中有信念,脚下有行动,走过千山万水,跨过雄关险隘。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圆梦禾下乘凉;如樊锦诗,扎根大漠,梦爱遗迹,让数字敦煌举世瞩目;如张桂梅,半生奔波,半生坚守,让无数贫困女孩走出大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如是说。抵达远方不是挂在嘴边,喊喊口号,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要把它转化为内生动力和实际行动,日日夜夜地奋斗、持续不断地探索,才能一步一步抵达未知之境。(论证扎实充分,运用的论据既有课本里的材料,也有课外积累的材料,有效论证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使命在于不满当下,探索不止,奔赴下一个星辰大海。(分论点在结构上一脉相承,在内容上相得益彰。)
已知之境是上一次探索的终点,也是下一次探索的起点,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对生命进行追问与探索,这种前赴后继的追寻带领我们从这个已知之境奔赴下一个未知之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时代,从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到如今快速便捷的互联网,从物种起源到克隆技术的发展,从扫地机器人到ChatGPT……踔厉向前,笃行不怠,才能看得见一路的彧彧花繁,才能抵达下一个未知的美好之境。(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论述自己的观点,提升了作文的格局。)
新时代的钟声已经敲响,让好奇之心点燃求知的热情,让探索的足迹化成创造的交响乐,让永不停歇的脚步带领我们抵达一个又一个充满诱惑的未知之境……(首尾呼应,干净利落收束。)
【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
技法提纯
本文是一篇酣畅淋漓的议论文,值得借鉴之处有:
1.观点鲜明,思辨性较强。
这篇作文的思考有深度,从人类的太空探索之旅,揭示出人生的使命在于永远保持热情与好奇心,不断追求探索,抵达未知之境,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
2.引用诗词作为作文的脉络,结构清晰。
分论点引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诗句,不仅使作文的结构井然,逻辑层层递进,还增强了作文的说服力。
3.论据充分新颖,有说服力。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时代,从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到如今快速便捷的互联网,从物种起源到克隆技术的发展,从扫地机器人到ChatGPT……各种论据的使用,使论证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