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歙砚雕刻传承创新

作者: 余燕 涂汉林

婺源歙砚雕刻传承创新0

歙砚,因产于古歙州(后改徽州)而得名。清朝徐毅《歙砚辑考》记载:“不曰龙尾而曰歙者,统于同也。”用婺源龙尾石制成的砚,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成为历史上四大名砚的杰出代表。2006年,婺源歙砚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位于江湾镇大畈村的寒山艺术馆,一件件精美的歙砚作品被分类编码、整齐摆放。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馆主汪鸿欣,正坐在雕刻室的木桌前,手持砚石,精雕细琢。据介绍,歙砚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需要经过选料、下料、设计、粗雕、精雕、磨光和上蜡等多个环节,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设计,可谓“意在刀先,落刀成形”。砚雕的精髓是“以刀化笔”“随石赋形”“以意为之”,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入行30多年来,汪鸿欣潜心创作了一些好作品,在线刻、浮雕等方面积极创新,并结合书画、金石等艺术,多方尝试影雕等技艺,让砚雕这门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他的工作室有一方砚雕作品,砚石呈长条形,通体漆黑,匠人用浮雕技艺刻出了荷花、莲蓬等式样,寓意“留得残荷听雨声”,既可用作镇纸,也可作为香插,还可把玩揣摩,实用又别有韵味。

(选自《江西日报》2024年7月17日,有删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