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点之“责任担当”

作者: 钱湘健名师工作室

责任担当是社会参与的第一个基本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纲要》中指出,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责任担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三个基本要点。

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我们大体可以理解为在写作中学生要体现出具有“利他”思想。分析或解决问题时不仅能从自身出发,还能从社会思考。正如必修教材第五单元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剖析社会矛盾,屠呦呦为解决人类疾病寻觅良方……他们都是社会责任担当的楷模,为我们做好了示范榜样。

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我们大体可以理解为中学生需具有“大我情怀”“大我格局”。正如橘子洲头思考谁主沉浮的毛泽东,儿女情长与民族国家大义抉择的林觉民,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作为当代青年,应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我们大体可以理解为学生写作呈现出一种“大气”的特色。这种“大气”不同于传统的“兼济天下”,它指向的是各个民族国家、整个世界的生存与发展。可以是文化差异的理解包容,可以是矛盾纷争的调和解决,可以是共同应对挑战等等。

责任担当意识在写作中至关重要,它能够让作文不局限于文学性写作,不局限于个体自我的关照,能用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周全的思维方式去关注思考这个世界,最终让作文的思想深度更上一个台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