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可“中”意,绝景在“华”图
作者: 沈明漠北长河落日缈,江南竹林烟雨摇,西岳绝巘惊风啸,东海碧空帆影迢。掩卷垂目,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幕幕或曾亲临其中、或“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山河好景,心中亦升腾起一股与有荣焉的自豪之感——泱泱九州景观丰富,吾民家园多姿多彩,无论名胜山川,还是身边风光,皆可体现祖国之美。这江山之美,令人“中”意;这绝景之丽,尽在“华”图。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祖国之美,美在名胜山川。
让我们先将目光投向那些被无数文人墨客游览、赞叹、高歌、落篆过的名山胜迹、澎湃江河。在那里,我们能在昆仑、太行、长白之巅,仰望背负青天、扶摇九万里的云端雄鹰;在黄河、长江、澜沧江之畔,远眺裹挟着千年历史风韵、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江水;在洞庭、鄱阳、洪泽之丘,俯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之下的往来渔舟;在黄海、东海、南海之滨,壮览水天相接、天际尽头的磅礴旭日……
举目四顾皆堪赏,当时休道是寻常。祖国之美,美在身边风光。
中华美景,不仅限于名山大川,更藏匿于我们周遭那些看似平凡的原野、默默无闻的山水与熟悉的巷陌之中。春雨绵绵,轻拂过嫩绿的草尖,杨柳依依,红杏枝头春意闹;夏夜皎皎,稻田里惊鹊与鸣蝉共和,织就夏夜的交响乐;秋风萧瑟,晴空如洗,一鹤排云上,诗情画意直冲云霄;冬雪皑皑,山园小径旁,梅花横斜,黄昏时分暗香浮动。
闲暇之余,不妨怀揣“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豪情,踏上旅途,于名山大川间拓宽视野;而在日常的琐碎中,也不应被“六便士”的俗务所困,抬头仰望,于平凡中发现诗意,品味周遭景致中的不凡之美。唯有如此,方能既远眺壮丽山河,又近观细微之美,领略天地之大美。
清代学者张潮在其著作《幽梦影》中曾写道:“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花,舟中看霞,另是一番情境。”的确,无论是远赴名山大川,还是驻足身边小景,只要拥有审美之眼,便能于神州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发现其独有的韵味。而我,愿沉醉于中华大地的每一处风光,用此生时光,细细品味那些令人心动的湖海风月、山河巷陌。
这江山之美,取之不尽,千里疆域皆能令人心生欢喜,深感“中”意;这寰宇绝景,用之不竭,皆绘于“华”夏之图,令人向往不已。
评点
文章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中国山河的壮丽, 展现出作者对祖国美景的深切热爱与自豪。结构清晰, 从名胜山川到身边风光, 层层递进, 细腻描绘了四季变换中的自然之美, 情感真挚而饱满。引经据典,如张潮《幽梦影》中的名句, 增添了文化底蕴。结尾处呼吁青年学会欣赏并热爱祖国的河山,升华主题, 体现了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文章语言雅致,文笔流畅,意境深远。
(指导教师:朱丽华/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