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追求意义”导写

作者: 张华中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就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追求意义的过程。

针对这句话,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我们可以先把握“人生”。一般意义讲,人生就是正常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既努力打拼、认真生活,同时又尽量享受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在主观为自己的同时,客观惠及社会他人。人生有着大相径庭的选择和结果。

再来辨析“意义”。第一种人生意义是完全追求自身的享受,无视他人和社会;第二种人生意义是力求平衡自我和他者,兼顾小家和大家,张扬个性,享受生活,同时也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第三种人生意义应是更多地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之而奋斗终生。

最后探究人生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追求意义。因为人生意义的丰富性。随着年龄增长、经历丰富、知识积淀、心智成熟,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将会变化发展,由此人生持续不断地追求意义,即是一个不断探索、优化、丰富意义的过程,甚至也是改变、调整直至实现意义的过程。还因为追求人生意义的艰难性,这一过程,势必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让人沮丧、困惑或者痛苦。

例文

追寻“意义”

上海市格致中学 程家钰

白鸽奉献给蓝天,花朵奉献给蝴蝶。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题记

有人说,人生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追寻意义的过程。《浮士德》中浮士德与魔鬼豪赌,在历经对知识、对爱、对古典美、对权利荣耀的追寻后,把“围海造陆”的千秋功业作为人生意义,最后实现了从个人探索到社会奉献的转变,随后离世。

意义,可以被理解为人生本来应该发挥的价值,或被理解为人生真谛——即浮士德式的、迷惘追寻后的一种“悟道”。当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有意义,则多指将自己的血肉之躯燃尽,以不朽之光照耀千古,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故当我们说人生应追寻意义,则是说人生应追求“人生真谛”并不断践行,以至风中之烛般油尽灯枯,依然化为青烟氤氲生香。

各人的“意义”像白鸽、花朵般不尽相同:李白的意义是“明朝散发弄扁舟”式无限的浪漫豁达和“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的才情妙思;文帝、景帝的意义在作为贤君开创文景之治,用普济天下的仁德和政治才华振兴王朝。但在这“不同”中,“相同”产生了,那就是意义在奉献中得到了统一:李白为后人奉献了壮思文采,文景为黎民苍生奉献了太平盛世,他们在奉献中永恒。而如归有光在《沧浪亭记》中提及的钱镠,虽权倾四海,但终将一生荒废于声色犬马,泯灭了“意义”。可见,当人生止步于现世,我们的名、姓将被历史的浪潮隐没;而当人生追求奉献时,我们将找到人性中本该有的尊严。

我们还该沉思如何以奉献世界来追寻自己的意义,从而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留存于世。当下,我们被快节奏的浪潮裹挟,又被无数机遇的浮云笼罩,人们鲜少扪心自问自己的人生意义何在。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也如浮士德,以人性之尊、以不断试错的勇气在奉献中追寻意义,立足思考,相信意义在拼搏中自现。

若寻不得那崇高的意义也不必沮丧,因为,持续地追寻意义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浮士德最终没有完成千古功业,但他用尽全力追求梦想而永不知餍,在失败后投身新的理想,以进取的欲望战胜恐惧的哲思值得我们效仿。对意义的追寻道阻且长,但人生不止步于结果,更在于无畏失败的追寻本身。在追寻的路上,你也许会气馁,会说高尚的意义可望而不可及,但人性最得以彰显的地方,正如西西弗斯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心,在上下求索之中,你便已经和崇高融为一体。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追寻“意义”中,悟得人生之道。

评点:陈蕾

作者起笔援引浮士德穿越欲念终将“为海造陆”的千秋功德定为人生的终极意义,是观点“人生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追寻意义的过程”的有力写照。继而,将“追求意义”诠释为一番迷惘找寻后对人生价值的参悟和践行。

文章强调“持续不断追寻”的过程本具意义,由此,在进取意识鼓动下不知疲倦地前行便成就了人更崇高的姿态。思路流畅,环环相扣,立意高远。

浮士德的出现也绝非偶然,“也如浮士德”“浮士德没有完成大业”道出了每一个我们都有比肩浮士德的可能性。千字之间,挥洒自如,文质兼美。

(编辑:于智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