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玫瑰与野草”导写
作者: 张淑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都爱玫瑰,但在这风华正茂的年纪里,我要成为岁岁枯荣、生生不息的野草,风一吹,卷满山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段含蓄且富含诗意与哲理的话。首先,整体把握材料,“人人都爱玫瑰”与“我要成为野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读到一种不肯与众人为伍、不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独特追求的观念与决心。
其次,需要关注“玫瑰”和“野草”的象征意味。玫瑰是娇艳的、热烈的、高贵的、夺目的,很多人甚至将其视为爱情的象征,可见,玫瑰代表了一种光鲜亮丽惹人艳羡或无比荣耀的事物抑或生命状态。而野草往往是并不稀缺的,是平凡的代名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具有无比顽强与坚韧的生命力,具有一种平凡坚韧的美。
除此之外,风华正茂的年纪也是积极进取的年纪。所以,之所以不愿意选择玫瑰一样的人生,也许恰是因为它的美是娇艳的也是容易凋零的,是需要呵护的。这种浮华的人生与野草的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相比,内在的坚韧与成长似乎显得更加珍贵。所以,我们要像野草一样,坚强勇敢且真实地活着,坦然地面对风雨,欣然地迎接雨露,用平凡但不平庸的一生去诠释生命的价值。
例文
青春路上,做劲草
河北省霸州一中 李恩葛
玫瑰娇艳浓烈常让人心旷神怡,沉醉不止。而脚下绿遍天涯、岁岁荣枯的野草,很难获世人青睐。玫瑰和野草就像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光鲜亮丽的高贵本无可厚非。但是,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我更愿意像一棵无人问津的小草,扎根土地,默默地倾吐生命的绿意。风一吹,卷满山野。那满山的绿意便是我平凡的生命迸发出的坚韧与活力。
诗人鲁藜曾说:“老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成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可见,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把光彩亮丽、成就斐然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于是我们仰望那些名垂青史的科学家、文学家,艳羡那些收入不菲的明星、网红。诚然,他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但我们的世界在日新月异文明进步的征程中,同样包含很多平凡人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用平凡却不平庸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的意义在于平凡中孕育坚韧的力量。生活看似是美好的,可痛苦却时时在发生。《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生活在那片广袤的黄土高原上,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们从未停止过奋斗。勤劳质朴的庄稼人面临巨大的变革冲击,孙少平内心有过迷惘,但他始终不忘自己的梦想。他立志摆脱自身的狭隘,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比丰盈。他的人生历程中,奋斗不息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贯穿始终,他也因此赢得人们的尊重以及读者的热爱。面对生活的苦难和心灵的困顿,孙少平始终以坚韧的性情予以回击,就像一棵小草迎着风唱响了生命的欢歌。
生命的意义在于困境中学会独自成长。鲁豫在《偶遇》中曾经说过:“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诚如斯言,如何度过人生的至暗时刻是每个人需用终生攻克的话题。史铁生在最好的年纪失去了自由行走的能力,他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在地坛,他目睹四季风物的变化,感悟人世流年的变迁,沉思默想后,他对生命的思考是深刻而生动的。他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在苦难中领悟生命的真谛,如同一棵疾风中拼命挣扎的劲草,用生生不息的活力演绎短暂而坚韧的生命。
我们生如野草般平凡,却未必都终于平凡。面对命运的疾风暴雨,我们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迎风生长漫卷山野。即使再纤细的草也能汇聚惊心动魄之美。风吹草不折,弱极而生刚。我们当像野草一样,在青春的田野上恣意生长,用坚韧与毅力,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评点:文章题目打破了惯用的对仗式结构,让人眼前一亮。开篇点题,观点明确,“我更愿意像一棵无人问津的小草,扎根土地,默默地倾吐生命的绿意”。如此表述观点饱含诗意之美。引用诗人鲁藜的诗句,把玫瑰和野草的关系进行类比,通过珍珠和泥土的鲜明形象进一步强化论点。
论证结构严谨,事例丰富,孙少平的事例贴切地证明了平凡人如何不甘于平庸,如何靠自强不息的奋斗与命运抗争。鲁豫的名言引出至暗时刻的史铁生如何完成生命的华丽蜕变。最后,重申观点,呼吁年轻人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勇做野草,在生命的原野上恣意生长。首尾呼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