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成长·改变·突破”导写
作者: 梁磊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最可怕的是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把一切留给明天。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作文题材料有两个核心:做和不做。
做:“做没做过的”“做不愿意做的”“做不敢做的”,意味着不满足现状,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挑战自己,做一些从未做过、不愿意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这样才能让自己成长、改变和突破。
不做:可能满足现状或做事拖延、懈怠。
文题旨在引导考生抓住当下,在做事中成长,在正向里改变,在尝试中突破,给人生一次变好的机会。在准确理解材料内容基础上,又对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在理性分析和思辨说理:在“做”与“不做”之间进行辩证思考,并作出辨析和阐释。
参考立意:放弃容易,做却很酷;认真去做,超越自我;“做”中有所成,“不做”终空误;道虽迩,不行不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例文
少一些别里科夫,多一些堂吉诃德
一考生
在《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宛如一位无畏的勇士,手持长矛,奋力向风车掷去。他迈出的这一步,冲破了心灵的藩篱,完成了自我的蜕变。而别里科夫却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套子里,畏手畏脚,只会循规蹈矩地机械行事,最终一事无成,沦为众人的笑柄。我们当以堂·吉诃德为范,勇敢地去做那些未曾做过、不愿做、不敢做的事,在人生的长河中劈波斩浪,实现生命的价值。
当我们尝试涉足那些未曾探索的领域时,宛如推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会收获别样的见解,让我们的身心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成长。古往今来,因做未曾做过之事而成长者不计其数。徐霞客志在四方,游历名山大川,朝碧海而暮苍梧,于天地间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视野,他的《徐霞客游记》如明珠般璀璨,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桂海潮从县城少年成长为载人潜艇专家,正是在踏入崭新领域后的不懈奋斗,让他的人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由此观之,做未曾尝试之事,就像在夜空中点燃一颗璀璨的星辰,让我们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
当我们放下固有的成见,投身于那些曾不愿做的事时,仿佛是在心灵的土壤中播下一颗新的种子,会改变原有的态度。史铁生放下对命运的怨怼,坐着轮椅在地坛内散心,在静谧的时光里,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与感恩;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剑,用知识唤醒沉睡的中国人。他们都打破了思想上的桎梏,不再局限于固有的观念,最终实现了人生的蜕变。我们也应放下心中的芥蒂,将 “不愿” 转化为 “愿”的动力,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当我们不畏惧前方的重重困难,勇敢地去做那些不敢做的事时,恰似在未知的征途上披荆斩棘,人生便有了突破。华为攻坚克难,自主研发鸿蒙系统,冲破了贸易封锁的重重迷雾;中国航天人锐意进取,神舟系列冲上云霄,载人飞船遨游太空……长征路上,无数的挑战将不敢做变为敢做,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脚步,奋力向前,终会收获成功的果实。揆诸当下,仍有不少青年怀着 “躺平”“摆烂” 的想法,将舒适与安逸留给今天,把美好与幻想留给明天。这绝非我们应有的模样!我们应当摒弃这种消极懈怠的思想,冲破原有的舒适区,实现人生的跨越。
让我们怀着堂·吉诃德般的勇气与锐气,带着意气与朝气,把握当下,勇于尝试,勇于改变,勇于拼搏,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点:语文味足。作者观点明确,语意表达别具匠心,具有浓郁的语文味——题目与首段借助堂吉诃德与别里科夫两个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行为作对比以彰显自己的观点:勇敢去“做”,拒绝“不做”。
论据充分,语言生动。从文学名著到现实生活,从古代到现代,典型人物到典型企业、群体,论据选取颇有代表性。同时语言组织长短句式结合,整句散句搭配使用,叙述议论融合,使个体观点得以充分论证。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