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各有天地

作者: 孙秀雨

云山各有天地0

元代张养浩在其《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中,留下了这样的千古佳句:“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细细品味这些文字,我们仿佛能从云与山的关系中,窥见人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间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的深刻哲理。王小波所描述的“从一个月亮到另一个月亮”的过程,正是这种关系的生动写照,引领我们进入一场关于存在与关系的深邃思考。

云与山,一动一静,一虚一实,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云雾缭绕之时,山峦仿佛被赋予了更加浓郁的绿意与生机;云雾散去,则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水墨画卷。山因云的缭绕而变幻莫测,云亦与山共舞于天地之间,共同演绎着自然界的和谐之美。这种关系,恰似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彼此影响,又各自独立,共同编织着生活的多彩篇章。

在人际关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扮演着“云”的角色。正如庄子《北冥有鱼》中那只振翅高飞的鲲鹏,需借风之力方能翱翔于九天之上,我们亦需借助他人的力量与智慧,以实现个人的成长与突破。然而,在寻求外界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对他人、他事、他物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带有功利色彩,却忽视了对外界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可能导致关系的失衡与破裂。

正如山会因云的过度遮掩而失去其原有的风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会因过度的索取与依赖而失去平衡。因此,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云来山更佳”的真谛,即在受益于他人的同时,亦应有所回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绘制出一幅“云共山高下”的和谐画卷,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在电子技术高度垄断的今天,这种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理念尤为重要。若因一时的利益而阻碍技术交流与合作,必将导致科技发展的停滞与市场的僵化。彼此尊重、信任与合作,方能打破壁垒,实现真正的共同发展。

身处当下的我们,应以一颗平和与智慧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机遇。在利用外界资源的同时,亦应给予他人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共进、互利共赢的社会氛围。如此,我们方能真正领悟罗素先生所言的“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保持冷静与睿智,从云与山的关系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认识到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放下功利心态,建立信任与尊重的桥梁。云与山各展其美,共同成就一幅壮丽的画卷。

评点

文章引用张养浩的诗句为引子,运用庄子寓言等丰富的文化元素,构建了一个关于云与山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隐喻框架。在此基础上,作者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了在合作与共赢中实现个人与社会共同繁荣的观点,展现出对现代社会深刻的理解与洞察。文章语言流畅,构思精巧,思辨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

(指导教师:葛未来/ 编辑:关晓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