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加缪——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
阿尔贝·加缪,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文学理论家。1942年,他凭借《局外人》一举成名。1957年,因为“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问题”,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作家之一。1960年,他因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年仅47岁。
阿尔贝·加缪是荒诞哲学的代表,将“荒诞”提升到哲学高度的第一人。他的作品始终从人的现实生存困境出发,揭示了世界的荒诞性。他主张人类要直面荒诞,并且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坚持真理和正义。他的哲学及其文学作品,对后期的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影响很大。
人物解读
角度一:没有生存的痛苦,就不会热爱生活。
1913年11月7日,加缪出生在阿尔及利亚。出生不到一年,一战爆发,父亲应征入伍,不久后身亡。父亲的过世让全家的生活陷入赤贫,母亲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加缪与其严厉的外婆一起生活。幼年丧父,母亲半聋,文盲家庭,甚至家中没有一本图书,这便是加缪这位日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童年时的境遇。
面对沉重的生活,加缪对于自由的渴望胜过任何人。他的敏感源自童年眼中贫穷的世界,但加缪执意于这个世界的阳光和大海。他说贫困并不意味着不幸。他在《阴界与阳界》的第一篇散文中的结尾说道:“无论如何,到底还有阳光温暖着我们的身骨。”于此,他说自己是置身于贫穷与阳关之间,从对生活的绝望里体现出无尽的爱恋。
角度二: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17岁时,加缪患上了当时难以治愈的肺结核病,一度深受死亡威胁,却也磨砺了他的意志,更使他年纪轻轻便对生死有了一番体悟。靠着几位学校老师的帮助,加缪得以完成基本学业,并逐渐走上以文字为生的道路。1942年,《局外人》和《西西弗神话》两部作品的推出,令他一举成名。
“没有对生活的绝望,就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他在早年写下的这句话,绝非一句夸张的悖论。这一对看似无法调和的冲突,造就了加缪独特的诗意,使读者即使在他冰冷如刀的文字中,仍然能体察一份深沉的温暖,使我们懂得在无法逃离的荒诞与死亡面前,仍然有值得去寻觅与坚持的幸福存在。
角度三: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最有力的反抗。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以神话为象征,加缪分别创作了以“荒诞”和“反抗”为主题的作品。“荒诞”与“反抗”,代表了加缪对世界的认知,体现了他的处世态度。这两大主题之间呈现出递进关系:首先要发现荒诞,这是出发点;然后反抗荒诞,即面对荒诞应该采取的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命运考验,民主、科学、理性的衰退,人的尊严的丧失,导致了西方社会犹如一片“荒原”一样,信仰迷失。加缪用“荒诞”来描述这种信仰危机日趋严重的西方社会。“荒诞”,加缪又把它叫做“否定”,目的是想把世界的荒诞性充分显露出来,让人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加缪认为,发现荒诞的关键在于意识的复苏,若没有意识的复苏,整日沉湎于机械重复的生活却麻木不仁,是难以发现荒诞的。而荒诞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活在荒诞之中,却意识不到这一点,对于人来说这才是最可悲的。荒诞引发的必然结果就是: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荒诞的反抗。
加缪作品中的“反抗”主题,又叫做“肯定”,旨在阐述对待荒诞应该采取的态度——发现荒诞的只是一个出发点,更重要的是对荒诞采取反抗态度。加缪的思想从未与现实脱节,他直接关注与思索的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生活在“现在”,就是加缪反抗荒诞的一种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尽管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荒诞的,但加缪确信人的幸福就在“现在”。所以,加缪笔下具有荒诞感的人都不相信来世,他们脱离了永恒,他们拒绝把有限的生命寄托于未来,他们勇敢地活在“现在”。
另外,加缪认为在意识到荒诞的阶段,悲剧是个人的,在反抗荒诞的阶段,悲剧是集体的,尤其是在战争和灾难时,更是如此。
角度四:人生本无意义,但更值得一过。
加缪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这句话出现在《西西弗神话》一书的开篇,他说:自杀是唯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乎行动、关乎生死的现实问题。只要人生在世,我们就在不断追问:人究竟为何而活。对此,加缪持悲观态度。他认为,世界并无意义,用任何神学的、哲学的,或是科学的方式,给人生设定整体的目的,给世界赋予意义,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世界是外在于人的,人的认识有局限,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认识,既然如此,世界就一定会挫败人关于意义的追问。所以我们就面对着一个尴尬情景:人总要追问意义,但又注定得不到答案。加缪认为,这就是荒谬的根源,荒谬就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必然联系。
世界注定没有意义,人生注定荒谬,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加缪提出了那个重大的哲学问题:我们是否应该自杀。他给出的答案是:坦然接受世界的荒谬,用真诚的心过好当下的生活,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就是我们能够赋予生活的全部意义。
西西弗用强大的意志,一次次把石头推向山顶,又一次次坚定地重新走回山下,用行动证明,自己比那块石头更强大,比命运更强大!在《西西弗神话》的最后,加缪说:“我们应该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勇敢地活下去、干下去,才能创造出此时此地的意义,哪怕这种意义只是推着石头前进了一寸。”
代表作品
提到加缪,大家会想到加缪的小说《局外人》《鼠疫》,还有他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反抗者》。在这些作品中,加缪都表达了一个核心思想——荒诞。加缪对荒诞感的描述多基于直接的生活经验,是人在生存经验中的苦闷、空虚,甚至绝望之后所产生的情绪。表面看来荒诞带给人们的是悲观,是苦难,而事实上加缪的荒诞哲学的深刻之处就在于进一步地挖掘了“荒诞”的内核和意义。
加缪的创作特色是用白描手法极其客观地表现人物的一言一行,文笔简洁、明快、朴实,保持传统的优雅笔调和纯正风格。他的“小说从来都是形象的哲学”,蕴含着哲学家对人生的严肃思考和艺术家的强烈激情。
文字摘录
1.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2.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3.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是幸福。
4.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5.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
6.没有什么命运,不可以用藐视来克服。
7.没有希望并不等同于绝望,清醒也不导致顺从。人应该认识到他的唯一的财富是生命,而生命既是必然要消逝的,同时也是可以尽量加以开发的。人应该而且能够在这个世界中获得生存的勇气,甚至幸福。
8.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就是把一切寄予现在。
9.一切都是简单的,是人自己使事物变复杂了。
10.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会衍生出过于夸张的印象。
11.人世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昧造成,人如果缺乏教育,好心也可能同恶意一样造成损害。
12.习惯于绝望比绝望本身还要糟糕。
13.如果说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向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的真情。
14.生命是短暂的,浪费时间是犯罪。我一天天地浪费时间,人们却说我很勤劳。今天,是一次休息,我的心朝着它自己走去。
15.需要正确,这是庸俗的人的标志。
16.我很难把我对光明、对生活的爱,与我对我要描述的绝望经历的依恋分离开来。没有生活之绝望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爱。
17.人必须拥有自我,牺牲自我才有意义。否则,牺牲自我只是为了逃避个人的灾难。人只能牺牲他之所有。放下武器之前,先做自己的主人。
18.任何完成都是一种奴役。它迫使我们追求一种更高的完成。
19.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过得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
运用示例
加缪说:“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我们逐渐适应了黑暗,接受了荒诞,容忍了不公,甚至默许了潜规则的存在。然而,这种适应力也可能导致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某些不良“习惯”的维护者和参与者。我们习惯黑暗,因为害怕面对真相;习惯荒诞,因为缺乏勇气去挑战现实;习惯不公,因为我们害怕挑战权威;习惯潜规则,因为失去了对正义的信仰。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环境所束缚,成为习惯的奴隶。我们不仅要成为习惯的挑战者,更要成为习惯的创造者。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用自己的行动,去塑造一个更加公正、光明的世界,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自由、平等、尊严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