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写出真实的自我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是首位被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长篇小说《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谍战之父”。他的小说《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是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英文版被收进英国“企鹅经典”文库,他也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后唯一入选该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2017年,《解密》被英国《每日电讯报》列入“史上最杰出的20本间谍小说”。

在当代中国文坛,麦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苏童评价说:“他不属于任何文学流派、团体,而是以个人的面孔出现,影响文坛和读者。”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人生走过大半历程,经历一次次成功失败、生死离别,麦家努力在作品中、在人生中进行着艰难地和解,以心安求得文安。

人物解读

角度一:“如果没有痛苦,你不觉得人生轻飘飘的吗?”

《人生海海》中的上校和父亲两个角色,某种程度上原型都是麦家父亲,或者说,是他将父亲的形象捣成碎片再重铸而成的。许多次,麦家坦陈过他和父亲的关系:少年受苦,他与父亲多年不睦;当他想弥补时,父亲已经不记得他;父亲去世时,他在杭州赶书稿,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麦家的童年孤独,让他在12岁时寻找了写日记这一出口,也间接成就了后来持续的文学创作;他之孤独,导致他成年后怕见生人、内心紧张拘谨,处于一种受困的感觉。“对人生没有享受的感觉,我一直在忍受。甚至跟外界的关系通道建立不起来,人始终是一种困守状态,为自己所困,也是为外人所困。”麦家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

在某次交流活动上,一位怀着困惑的读者问麦家,如何与内心讳莫如深的一些人与事和解?麦家凝神,认真思索:“人生的苦果你吐不出来,你把这个难受咽下去,当成你人生的一部分。人生就是这样,你其实也没法逃避,正因为没法逃避,我直接接受你。伤口处能长出甜蜜的果实,时间有一天会帮你解决掉的。”他没有回避痛苦,反而认为痛苦有时候是一个人的人生养料,更能让人成长,“如果你一辈子都是甜甜蜜蜜,你没有遭遇过痛苦的事情,你不会觉得你的人生轻飘飘的吗?”

角度二:直面名利与浮躁。

被冠以“谍战小说之父”的称号后,出版社排队邀约,导演争相抢夺作品改编权,被社会肯定后的麦家终于开始自信,甚至有些膨胀了。

像是一只即将吹爆的气球,直至父亲的逝世,戳破了这只气球。那是2011年,伴随父亲去世的,还有作品的失败,《风语》和《刀尖》的声誉遭到了滑坡。名利给了他自信,而在名利追逐下快速写出的文字,却经不起推敲——浮躁是作家的致命伤。“我要对读过《刀尖》的读者深深地致歉,我玷污了你对我的信任。老实说,我无法原谅自己把那么一部破绽百出的书交付你……我做了这个时代的俘虏,在名利和诱惑面前乱了阵脚,丢了盔甲。我成了自己的敌人,并且被打败了。”在央视“开讲啦”的节目现场,麦家的这番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很少有作家愿意承认自己作品的失败。

之后,麦家开始自我反思,于是离开了城市,回到了故乡。

他开始书写《人生海海》。在家人的劝慰和与村里人的日常接触中,那些受伤的往事,逐渐被温情覆盖。他的写作也重新变得缓慢起来,写了删,删了写,整整写了5年。

角度三: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开始。

已经60岁的麦家,在人生中每个热闹喧嚣的时刻,都选择默默离开。从乡村到军校,从军营到作家,每次选择的背后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但麦家依然坚定地走去。

从头再来的代价,是11年间反复修改17遍,120万字删改到20万字才得以面世的《解密》;是煎熬8年,转型之作《人生海海》在痛苦与泪水、甚至是质疑中的艰难诞生。但选择往往都有AB面,A面是让人止步的困苦,B面是遵从内心的答复。

《解密》作为麦家的首部长篇小说,一战成名,蜚声中外。随后被影视剧偏爱的《暗算》《风声》更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开山之作。而转型之作《人生海海》更是一经面世,就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作品,热销超350万册。

在蹭热度被奉为主流的快节奏时代,人们来来去去,潮流变了又变,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作品将要面临的是怎样的世界。但在充满孤独与危险的文学之路上,麦家步履不停,选择诚实面对内心。

角度四:直视人性,是文学的重要命题。

2024年,《人生海海》出版五年后,麦家推出了新作《人间信》。创作期间,他隐身于山水之间,在寂静的长夜中一遍遍扣问自己的内心。他说:“《人生海海》是天下事,《人间信》是心里事。我想掂量人性深处的一些东西,和读者分享在挣扎中站起来的勇气。”

“到了我这个年纪,不说假话,不说废话,老老实实直面内心,写出直指人心的作品。如果写不出来,我也努力了。”麦家说,自己擅长写故事,但这次没有在乎故事,想试探自己的内心。“首先这是小说,不是我的经历,但毫无疑问是我的精神世界,有部分甚至是狰狞的。”

2024年3月26日下午,麦家携《人间信》做客董宇辉直播间。董宇辉问麦家:“人性是复杂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要去写人心中的不堪?”麦家认为,直视人性,是文学很重要的命题。“我不指望写出伟大的作品,指望写出真实的自我。把我看到的世界真心地表达出来,而不是虚情假意。所谓真善美,如果做不到‘真’这个前提,‘善’就是伪善,‘美’也是虚假的美。当真实的前提被破坏,其他不值一提。”

代表作品

《人生海海》

麦家创作的“故乡三部曲”之一,以其奇异的想象力和人物内心描写获得2020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杰出作家”奖和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

“人生海海”一词取自闽南方言,意为“人生象大海一样变幻不定、起落浮沉,但总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认清了生活后还能热爱生活。”与以往的作品不同,这个故事脱离了麦家以前游刃有余的“谍战”题材,将背景设置在了自己的故乡。围绕着身上带有很多谜团的“上校”展开,描述了一个英雄人物走向绝境的曲折故事。

《人生海海》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主题,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作为一部深度描绘人性、勇气和生命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吸引了文学爱好者的目光,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深思。莫言对这部小说赞誉有加,称其将“不存在的人物写得仿佛是我们的朋友”。

文字摘录

1.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2.心有雷霆面若静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

3.人啊,心头一定要有个怕,有个躲。世间很大,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能太任着性子,该低头时要低头,该认错时要认错。

4.世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

5.当时我连“人生海海”也不知什么意思。她扑哧一下笑了,告诉我这是一句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说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

6.人比人气死人,我不跟人比,只跟自己比。报纸上说,幸福是养自己心的,不是养人家眼的。

7.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我觉得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像烙铁烙穿肉、伤到筋的疤,不但消不失,还会在阴雨天隐隐疼。

8.人就这样的,往回看什么人都可以做诸葛亮,往前看诸葛亮也要被气死。

9.如果做人不讲道理,吃再多的饭都是白吃,穿金丝绸缎也是马戏团里的猴子。

10.真正的勇敢不是叫嚣潮起,也不是等待潮落,而是在人生的海平面上,以平常心应对沉沉浮浮。

运用示例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追求的往往是那些短暂而耀眼的成就,却忽略了内心深处的安宁与满足。其实,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外在的繁华与喧嚣,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守与热爱。当我们抛开世俗的束缚,专注于那些真正让我们感到安宁与满足的事情时,生活便会展现出它最本真、最美好的一面。无论是培育一朵花、坚持一项运动,还是读一本好书,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能在我们心中激起波澜。

麦家曾言:“最美好和最伟大的东西肯定在你们的眼前,不是用物质打造而是在你们的心里。”的确,真正的幸福不是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当我们让自己的心灵充满热爱与激情时,才能在生活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避风港,让心灵得以安宁,重新出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