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作者简介

杨绛,江苏无锡人。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1942年,完成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并在上海公演。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1981年,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1987年,出版散文集《将饮茶》。1988年,出版长篇小说《洗澡》。2003年,出版散文集《我们仨》。2007年,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014年,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

作品介绍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是杨绛创作的散文集。本书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杨绛关注了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文明等问题,融汇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知识,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由多篇散文构成。这部文集是杨绛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灵魂等哲学命题的一次终极思考。

片段摘录

关于自我认知

1  照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相貌。如果这个人的脸是歪的,天天照镜子,看惯了,也就不觉得歪了。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有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自命潇洒的“帅哥”,照不见他本相的浮滑或鄙俗。因为我们镜子里的“镜中人”,总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并不是自己的真面目。面貌尚且如此,何况人的品性呢!每个人自负为怎样的人,就以为自己是这样的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这就是所谓“妥协”。孔子常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适用主题:认清自我,直面妍媸;以铜为镜,省察自身……

运用示例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殊不知人们透过镜子看自己也常有看歪的时候。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中写道:“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有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这是人性的偏私使然,我们不能指望人人都成为有自知之明的邹忌。所以要想准确地认识自己,不能单凭自己去窥镜,要听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别忘了当局者迷。

2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就是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问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适用主题:保持个性;抓住当下,充实人生……

运用示例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作为一名常人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亦会如此直白地道出自己的“无知”,足见其为人至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前世来生皆缥渺,唯一可以好好把握的便是今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杨绛先生所言的那样“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我们便会成为一个充实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也就不枉来人世间一场了。

关于生活常态

1  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我每天从床上起来,就想:“今天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八段锦早课,感受到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要求自己待人更宽容些,对人更了解些,相处更和洽些,这方面总有新体会。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

适用主题:草长莺飞,生活日新;感悟生活,追求新意……

运用示例

生命的历程,不是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重复,而是日新月异。我们亦在日日登高,时时更新——如此,生命才有意义,我们才不枉人间走上这一程。杨绛说:“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重要的是,这种不同,不是等天地造化的安排,而是我们努力所得。

2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

适用主题:吃亏是福,忍者自安;做好自己,与世无争……

运用示例

有人说,人在自己的哭声中走来,在他人的哭声中走去,中间的这一段就叫幸福。可见幸福总是与痛苦结伴而行的。唯其痛苦,才让人觉出幸福之可贵。杨绛曾经感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但她就是在这样一种“够苦”的人生中找到了幸福,找到了人生的支撑点,让自己在事业上成就斐然,让自己的人生“跨越世纪”。

关于人生经验

1  人的良知良能与禽兽不同,而超越禽兽,我就称为“灵性、良心”。“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鼓动并督促为人行事都遵守上述道德标准的道德心。“灵性良心”是并存的,结合“知”与“行”两者。

适用主题:保持良知,崇尚德行;知行统一,向上向善……

运用示例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心存良知应该是每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杨绛认为,“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则是鼓动并督促为人行事都遵守道德标准的道德心。有了善恶标准,保持一颗道德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大写的“人”。

2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

适用主题:把准方向,掌控人生;人生命运,个性决定……

运用示例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能掌控自己命运的人。贝多芬有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完全使我屈服。”所以,他在先天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取得成功。杨绛曾有过这样的发问:“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是的,我们应当成为自己的“命主”,让命运之舟行走于既定的航程。

(编辑:李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