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自在独行》
作者简介
贾平凹是中国少有的高产作家,而且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精品。他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载入世界文学史册的文学家之一。贾平凹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商州》《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高兴》《秦腔》《古炉》《带灯》《老生》等。他曾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和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以及茅盾文学奖等国内外文学大奖。贾平凹不仅长篇小说创作成就斐然,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上也颇有建树。
贾平凹低调冷智,谦和厚道,是一位世间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独行者。贾平凹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就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先生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作品介绍
《自在独行》收录了作者四十多年精选散文作品,书中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事等角度展现了贾平凹坚守灵魂的独行,也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孤独的真谛传达给每一位在世上行走着的人,鼓励每一个独行者可以多点自在与潇洒。
片段摘录
关于生命
1 日月交替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适用主题:生命状态,螺旋上升;生命价值,造福后世……
运用示例
时间,赋予树干以年轮。这是生命成长的印记,也使树干变得愈加坚韧。在我们的生命中,也许找不到这种时间的印痕,但是我们积累的知识、才能和阅历便是时间烙在我们精神中的深深的年轮。正如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一书中所言:“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是的,生命会终结,但生命的价值不会因此而陨灭。
2 既然死是人的最后归宿,既然寿的长短是闻道的迟早,既然闻道而死去的时候是一种解脱和幸福,对于死应该坦然。
适用主题:生得清醒;追求真理……
运用示例
“朝闻道,夕死可矣”,强调了“闻道”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句话也说明了生命质量的重要性。只有让自己活得明白,拥有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清晰的认知,那么,这才是值得拥有的高质量的生命,这样的人生也才会有意义。贾平凹有言:“闻道而死去的时候是一种解脱和幸福。”我们不赞美死,但是同样不鼓励稀里糊涂的活。
关于孤独
1 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适用主题:理解与孤独;认识自己……
运用示例
如果要推举一首描写孤独的最佳诗作,我首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世孤独,真正砭人肌骨,这首诗道出的是无人理解难觅知音的凄怆和孤寂。贾平凹曾说:“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这句话正是对《登幽州台歌》最好的诠释。那种茫茫人海中的孤独感正是源于心灵的遥不可及。
2 尘世,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走向孤独的人难以接受怜悯和同情。
适用主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卓越不凡,易陷孤独……
运用示例
很多人常常想有一种不受打扰的孤独,殊不知这样的孤独并非想有就有的,正如《自在独行》中所言:“尘世,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这种主动的孤独通常是一个人脱颖而出的前提,所以“孤独”在不少人眼中也就成了超凡脱俗的同义语。
3 弱者都是群居者,所以有芸芸众生。弱者奋斗的目的就是转化为强者,就像蛹向蛾的转化,但一旦转化成功了,就失去了原本满足和享受欲望的要求。
适用主题:由弱转强,心之所向;身份蜕变,追求高远……
运用示例
在这个世界上,弱者会抱团取暖,强者则好高骛远。就像《自在独行》一书中所言的那样:“弱者奋斗的目的就是转化为强者,就像蛹向蛾的转化,但一旦转化成功了,就失去了原本满足和享受欲望的要求。”蝴蝶只会向往天空,再不会去草间地头寻找安乐窝。时移势易使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说的也是实情,身份地位不同,志向亦难趋同!
关于本真
1 人若是一块石头,生了苔藓,一年四季变换色彩,那怎么变来就怎么变去,可人的秉性是得寸而进尺,有了一条好裤带就想配好裤子,有了好裤子得有好上衣,那么帽子呀鞋呀欲望越来越多,思维也变了。打扮一旦成了社会时尚,风气靡丽,必然少了清正之气。过去有一句名言:最容易打扮的是历史和小姑娘。现在呢?没有学问的打扮得更像有学问,不是艺术家的打扮得更像艺术家,戏比生活逼真,谎言比真理流行。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
适用主题:返璞归真,追求本色;清水芙蓉,去伪存真……
运用示例
当众人都以本色示人时,略施粉黛可能会使人眼前一亮;可当众人都浓妆艳抹时,素面朝天会更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就像贾平凹所说的那样:“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因为从众和随大流并不是成功的美学范例,更何况当人们都被过度的矫饰所掩盖而难以本色示人时,人们会更加崇敬素面朝天的勇气和真诚。
2 金口玉言的只能是皇帝而不是补了金牙的人,浑身上下皆是名牌的服饰的没有一个是名家贵族。
适用主题:充实内心,胜过雕饰;注重修身,积淀底蕴……
运用示例
人世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对待内在的修炼远远比不上对待外表的妆饰,不信去调查一下书店和服装店首饰店的营业额便可知晓。贾平凹曾经调侃道:“金口玉言的只能是皇帝而不是补了金牙的人,浑身上下皆是名牌的服饰的没有一个是名家贵族。”可惜明乎此者并不太多。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气质发自内心。
3 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石头裸裸地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草木并没有摧折,枯死的是软弱,枝柯僵硬,风里在铜韵一般的颤响。冬天是骨的季节吗?是力的季节吗?
适用主题:褪尽浮华,展露真容;守得清寒,耐得寂寞……
运用示例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令人悦目的亮点,每个季节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贾平凹曾经这样描述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因为那身繁华未必属于它,而精瘦与坚挺,才是山的风骨。尤其是繁华褪尽后的坚挺,给人以启发和力量!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