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内素材(七)
作者: 冯春怡课文一:《“探界者”钟扬》
主题:奉献;科学精神;传承;低调;责任与担当……
课文介绍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过对钟扬人生经历的记述,以及对他在植物学、科普、教育等领域事迹的报道,高度评价了他在不同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热情颂扬了他敢想敢做、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甘于牺牲,不断探寻生命边界、拓展生命高度和广度的奉献精神。
文章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将钟扬的一生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小标题,使得他的多重身份得以展现,也将这种“种子”精神传递给他的学生以及书本前的你和我。
课本摘录
1.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2.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厉风行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
3.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4.他总说“有问题我来”,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他说在这个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必须要有这种担当。
5.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素材运用
带领学生攀登至海拔六千多米的珠峰北坡,涉足探索植物的禁区;十六年扎根西藏,在藏族聚居区跋山涉水50余万公里,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子资源库中青藏高原的空白……这一个个数字铭刻在钟扬的大半人生历程中,最终他把生命献给了“种子事业”,亦献给了祖国。“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一直把他的人生要义挂在嘴边。最终,他也变成了一颗种子,带着自己对科学的一腔热忱,飘散四方。
课文二:《伶官传序》
主题:慎终如始;满招损,谦得益;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课文介绍
这篇课文为《新五代史·伶官传》前的序,是一篇史论作品。伶是古代的乐工或演戏的人。伶官,即授有官职的乐工或演戏的人。
课文中的李存勖,小名亚子,是唐末晋王李克用的长子,五代时期后唐的建立者。他经过多年征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晋国逐渐强盛起来,就是死敌梁太祖朱温都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然而他后来沉溺于歌舞升平,不思安邦治国,被和他长期厮混的伶人所惑,丢了权柄。伶官结党营私,扰乱朝纲,趁危作乱。最终,庄宗李存勖死于乱箭之中。《左传》有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课本摘录
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4.“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素材运用
李存勖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得天下,遵从父志,英勇杀敌,执行力强,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这其中的勤勉与艰辛,有目共睹。当还矢先王,告以成功,可谓壮哉!然而仅仅三年,其便后落至穷途末路、无力回天,被乱箭穿身而亡,可谓颓哉!而这失败,看似骤然,实则非一日所累,宠幸伶人,被蒙蔽心智,困于所溺,失权于旁侧,全无曾经的信念意志。可见任何事情若无法慎终如始,则最终易归于寂无。逸豫可以亡身,居安思危,且善始克终,是走好人生之路的必备条件。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