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灯塔

作者: 刘海艺

望着眼前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教学楼,瓦片已经出现丝丝裂痕,赵老师不禁叹了一口气:“不觉间距离大学毕业,已转眼过去二十多年了。”赵老师心情复杂地穿梭在文物修复专业教室间,当年的模糊记忆如潮水般涌进心里。

那时专业课有六十多个学生,面临毕业时导师问大家要从事什么工作,其他同学都抱怨这个专业太冷门,不好找薪资高的“好工作”,唯独他坚定说出“文物修复是我的梦想”。身边同学都知道他自幼喜爱古玩和淘货,从事文物修复确实适合,老师也笑得欣慰。

就在赵老师沉浸在美好往事时,突如其来的电话使他眉头一皱。“老赵啊,过几天安排你去西安现场修复一批兵马俑。”他麻木地应了一声。现实生活的压力使年少的梦想支离破碎。工作累,薪资少,年龄使他不再有年少的无畏之气,反而增添了些许迷茫。

几天后,赵老师到达西安,没日没夜地干活。一个夜晚,温度刚好,赵老师决定趁机给兵马俑养护一下。他擦干净手,戴好手套,一手托着兵马俑头部,一手拿着刷子。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脸部触感有些奇怪。是有裂纹吗?他凑上前去。昏暗灯光下,眼神凝聚处,竟是一个指纹!赵老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缓缓伸手摸了一下,确实摸到一个指纹——一个来自华夏大地、生在不同时空的先人的指纹。

赵老师呆住了,随即眼里充满泪水,眼前情景令他万般思绪涌上心头。那或许是来自争霸六国的大秦工匠之手……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如同巨浪席卷着这片黄土地,可是一尊精美逼真的兵马俑使时空停滞了——不同时代的华夏子孙为铸中华文明,赋予不同物件独特的使命和意义,伟大的先人们用自己有限的青春造就了不朽的中华历史。

赵老师心头一颤。他像一只漂泊在海面上的孤舟,对古玩的热爱是他职业生涯的开始,但在经历过迷茫之后,他再次找到了灯塔,这次不仅是兴趣,更融入了对华夏大国文化保护的敬畏和使命感。

赵老师面对那个指纹凝视了良久。他知道虽然他形单影只、力量渺小,却一定会在文物修复道路上走下去——就像那些早已与历史融为一体的先人一样。

他再次找到了更璀璨明亮的灯塔,因为他与他们同在。

评点

文章通过赵老师的经历,传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与敬畏,以及对个人使命与价值的深刻思考。赵师傅在迷茫中重获信念,是对自己职业的重新审视,更是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精神的深刻领悟。文章结尾是对赵师傅个人成长的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激励和启示,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并坚守那座属于自己的“灯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