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素材之谏官文化素材

作者: 高良连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闪耀着璀璨的智慧光芒,学习时不妨立足课本素材,去挖掘其中的珍宝以启迪心智。这一期,我们一起研究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来探讨中国古代谏官文化。

固本乃得树茂,源远方能流长。

原文再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运用分析:固本早就不是什么新奇的说法,然而其智慧却不容轻视。魏征本着刚正不阿的谏官职责,清醒洞察帝王成就大业的根本,在于固本,即做好自己,保持丰盈的仁德之心,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可谓一针见血。帝王身居高位,一旦被浮云遮蔽圣听,如何固本?他给太宗敲响了警钟。固本重源,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深谙帝王所处的地位与责任,并能够以此避免谗谄蔽明,拨开浮云看到民生所需,天下所求,如此方能使国泰民安,永葆无疆之休。普通人的为人处世,何尝不是如此?

运用示例:固本培元,是洞察以明大道,静定以行大道。见微知著,于万象中见事物本质,是谓洞察;坚如磐石,于万变中守不变信念,是谓定力。齐宣王怀统一大志,却在诸侯纷争的时代忘记保民而王的初心,以武力征伐天下,如缘木求鱼,后患无穷;明代书法家文徵明临摹《千字文》,要求自己每天写十本,其书法到老年越发精妙。前路多歧,唯有屏蔽短浅目光的干扰,专注于本质、长远的追求,方能扎实生长,郁郁葱葱。魏征有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其根本”的努力短时间内难以见效,但有时慢,恰恰是一种快。“积其德义”不是富国强兵的捷径,但真正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蔡家玥

谦逊,连接善始与克终的桥梁。

原文再现: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运用分析:善始者,能够以真诚之心待人处事,更能以谦逊之心要求自己,不断成长。谦逊不是以自己无能为由事事谦让,而是用心专一的务实善为,更是善于洞察不足的当仁不让。魏征一句“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可谓洞察人心。

运用示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何也?善始却无法克终者,在于初心不固,容易得意忘形。要做到初心不改,善始克终,则离不开永葆谦逊。谦逊是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中功勋卓绝却始终坚持亲自下田的初心,是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克己品格。越是成熟的麦穗,越懂得弯腰,而麦穗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成熟饱满。人之所以会弯腰,懂谦逊,离不开自身实力的支撑,有节制且智慧的谦逊,如同一座桥梁,连通善始与克终,架起人生的前路。——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黄艺君

十思——心上有田,成人之美。

原文再现: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运用分析:魏征以十思谏太宗以弘兹九德,从君王自身的欲望,到可能导致的种种弊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反思周全,方能弘扬帝王的仁德,以服臣民。孔子在《论语》中也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思者,心上之田也,思考是言行的及时刹车片,以理智的判断确定田地的尺度;思考是生活表象的钻探器,以理性的省察挖掘田地的深度;思考是纷杂欲望的过滤器,以清醒的思辨拨开诱惑的迷雾,坚定前行的方向。

运用示例:思者,慎始而敬终。魏征以十思谏太宗以弘九德;《论语》中孔子亦曰“九思”。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省察,才可知荣辱,明得失,达慎独,以慎终如始。不思则败,思之则达。通过思考,我们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未知中探索前路。思考,让生命之田有了更蓬勃的注脚。——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郭思晨

4.善为无为,方可有为。

原文再现: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运用分析: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很努力,什么都兼顾,却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我们常思考:到底要怎么做?谏官魏征化用老子的“无为”告诉太宗,做皇帝不必事必躬亲,这样做反而劳役自己,更亏损治国大道。柳宗元在《梓人传》中也提到“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生活中我们也不妨汲取其中的智慧,去思考如何善为无为。善为无为,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遵守规律,取舍有度的人生智慧。

运用示例:无为,而无不为,善用无为,方可有为。无为绝非消极处世,无所事事,而是顺应自然,取舍有度的一种智慧。魏征进谏,认为君主应简能而任,择善而从,既能减轻君主负担,还能明治国之道;梓人善运众工而不伐艺,方能专其心智,知体要;江旻憓在巨大压力下屏蔽失败的干扰,回归体育竞技之初心,以无为的心态绝地反击,逆袭夺金。无为是不执着,不贪求;善无为,是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后取舍的智慧,是不被大潮裹挟的勇气。善用无为,方能事半功倍,以无为之心成就有为之行。——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邱思颖

(编辑:李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