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任务——学习之道

作者: 任秋祯

一、主题综述

1.主题引入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灵魂的磨砺与智慧的觉醒。从古至今,无数先贤智者对学习之道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阐述:他们以修身立德为基石,强调个人学习的内在价值;着眼于从师之道,揭示个人与外界互动学习的重要性;更以个人的读书求学经历为镜,引导我们深入经典,汲取人类文化的精髓。从他们的探寻中,我们逐渐领悟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及生活的深远意义,它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调整并优化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然而,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时常被海量的信息和碎片化的知识所淹没,忽略了深度学习和系统思考的重要性。学习的目的更多地被局限于应对考试、获取证书等功利性目标,忽视了其对于个人成长、精神丰富和社会进步的深远意义。因此,我们亟需重新审视学习的价值,找回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智慧的追求。

2.主题延伸

角度一:学习助推内在成长与价值观塑造。

学习是知识的累积,是个人成长的引擎。它深刻塑造我们的性格,锤炼我们的价值观,推动我们实现内在的成长与蜕变。在学习之路上,我们学会在挑战与困境中寻找成长的机会,从失败与挫折中汲取力量。每一次的学习与探索,都是对自我边界的拓展,对未知世界的拥抱。

角度二:师友互助,共筑智慧之旅。

学习并非孤立无援的艰苦跋涉,而是师长精心引导与同伴无私互助下的一段智慧之旅。在这条路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同灯塔,引领我们穿越知识的海洋;而朋友间的相互激励与思想碰撞,能够激发出新的灵感与创意,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学习体验。在共同的学习与探索中,我们学会了合作与分享,也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他人的不足。

角度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学习。

在学习之路上,我们不仅要汲取前人智慧,更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勇于挑战陈规陋习,追求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表达与创新。批判性思维使我们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既有观念,敢于质疑和挑战。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知识,挑选精华,摒弃过时或错误的观念。批判是创新的起点,我们要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勇于提出新见解,创造新价值,不断追求创新,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角度四:经典阅读,奠定深度学习基石。

经典之作,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度。阅读这些经典,我们仿佛跨越时空,与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与经验。

角度五: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与实践。无论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生活质量,还是解决社会问题,学习都赋予我们改变现状的力量。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之道”是一个深刻而广泛的主题,它触及个人成长、社会文化、创新思维等多个层面。学生在写作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历史人物的学习故事、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思考与探讨,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学习之道的丰富内涵与实践价值。

二、高考文题链接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跨越,再跨越”,考查的是学生对进步与超越的理解,实质上是对学习之道的一种探索。当我们尝试回答“如何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实现跨越”时,实际上是在探讨如何通过学习实现成长与突破。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从学习之道、目标的设定与实现、困境与挑战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绘制一幅充满动力与希望的成长蓝图。

2023年上海卷作文题“探究精神和好奇心”,直接触及学习的核心——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求知。学生如果能从这个角度立意,进一步阐述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如何锤炼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并如何在失败与挫折中寻找成长的力量,这篇文章将写得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哲思。

2024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引导考生反思学习本质。这不仅是技术进步对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更是对学习态度与方法的深层探讨。它激励考生思考,在知识触手可及的时代,如何在快速解答中不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及如何在技术的辅助下,更有效地锤炼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适用素材及素材点拨

1.金句素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素材点拨

博学让我们拥有宽广的知识基础,笃志则确保了我们学习的方向与目标清晰明确;切问促使我们勇于质疑,不断探索未知,近思则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这样的学习态度,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更能培养出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个人品德与智慧的双重提升。

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

素材点拨

在忙碌与现实的琐碎中,不要忘记抬头望向更广阔的宇宙,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这种好奇心,是推动我们不断学习、探索未知、挑战自我的强大动力。这种态度让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不忘滋养心灵,让精神世界如同星空般璀璨,充满无限可能。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唯一稀缺的是人们的时间和他们理解信息的能力。——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

素材点拨

信息时代的学习面临双重挑战:海量信息与时间稀缺。学习不再是知识堆砌,而是高效筛选、整合信息,并批判性思考的过程。这需要培养快速学习、深度思考的习惯,将有价值信息转化为智慧与技能,洞察信息背后的逻辑与机遇。

2.时事素材

《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是一本专注于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提问技巧提升的书籍。全书内容围绕如何有效地提出问题而展开,但并不仅限于此,它还深入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此外,《学会提问》还鼓励读者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既有观念,勇于质疑并探索真相。

素材点拨

本书展示了如何通过有效提问来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一能力在学习、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都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避免被误导,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速用示范

在《学会提问》的引领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在知识的丛林中寻找真正有价值的宝藏。提问的艺术在于精准与深刻,它促使我们不断挖掘问题的本质,挑战既有观念,从而发现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掌握提问的艺术都能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知,用批判性思维照亮前行的道路。

《人生第二次》

纪录片《人生第二次》以真实而深刻的镜头语言,记录了普通人在经历人生重大转折后的重启与重生。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挫折与困境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人性坚韧与希望的颂歌。

素材点拨

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人物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学习之道的另一层含义——在逆境中成长,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它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拥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智慧。

速用示范

《人生第二次》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它让我们意识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与困境,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学会了坚韧与希望。正如纪录片中所展现的那样,每一次的重新开始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与超越。从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遇,如何在失败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在学习的道路上。

四、优秀文段

1.在知识的长河中,学习如同静水流深,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它不在于一朝一夕的突击,而在于日积月累的沉淀。正如古木参天,非一日之功,而是年复一年的默默生长。学习者需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于平凡中见真章,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让智慧之树根深叶茂。在这样的旅途中,每一次翻阅书页,都是与先贤智慧的对话;每一次深入思考,都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静水流深,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最终汇聚成推动人生前行的磅礴力量。

2.批判性思维,是我们在知识海洋中航行时不可或缺的罗盘与灯塔。它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我们面对复杂多变世界时的一把锐利剑刃。它激励我们不断挑战既定观念,勇于提出疑问,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与真相。每一次对知识的质疑与反思,都是对自我认知边界的拓展,是对智慧火花的点燃。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以理性的态度审视一切。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加清醒、更加坚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新知,去创造未来。

3.在知识的瀚海中航行,唯有深度沉浸,方能触及那些璀璨的明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它要求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广泛涉猎,却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浏览,而是深入其中,细细品味每一滴水珠中的智慧光芒。如此,方能在需要之时,如江河汇海,一泻千里,展现出深厚的学识与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以深度沉浸为舟,以理性思考为帆,勇敢地驶向知识的彼岸。

五、主题演练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学者将学习划分为四大场景:洞穴、营火、水源和山顶。洞穴代表独处学习的场景,如独自阅读书籍;营火代表一对多的学习场景,如老师授课;水源代表多对多的学习场景,如团队讨论;山顶则代表实践学习的场景,如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在这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成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者。

写作指导

本题旨在探讨在多元学习环境中如何成为全面而深入的学习者。

审题时,需首先理解材料中关于学习的四大场景:洞穴代表独处学习,如独自阅读;营火代表一对多学习,如老师授课;水源代表多对多学习,如团队讨论;山顶代表实践学习,如工作中应用知识。这四大场景展示了学习的多元性,涉及不同方式和环境。接着,需思考这四大场景如何相互关联和补充,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要结合个人学习和生活经验,思考在不同场景下的学习和成长,以及如何利用这四大场景来提升学习效果和促进全面发展。最后,准确立意,认识到学习的多元性,理解并接受学习是一个涉及不同场景和方式的过程,并探讨如何在不同学习场景中灵活运用学习策略,以实现个人学习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例文

学海无涯,多元探索方为舟

□江西省会昌中学  刘敏精

在浩瀚无垠的学海中,每个人都是一位勇敢的航海者,面对未知的挑战与机遇,探寻知识的宝藏。如何在这片海洋中稳健前行,最终抵达智慧的彼岸?有学者提出学习的四大场景——洞穴之幽、营火之暖、水源之汇、山顶之巅,揭示了多元探索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导航图。

独处自省,深挖智慧之源。洞穴之幽,象征着独处与自省的空间。在这个静谧的环境中,我们暂时脱离外界的喧嚣,沉浸于内心的世界。独处并非孤独,而是一种深度的自我对话与反思。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通过独处自省,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与不足。在独处中,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为后续的学习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集体学习,共享智慧之光。营火之旁,是集体学习的温馨场景。在这里,我们汇聚一堂,聆听师者的智慧之音,与同学分享彼此的心得与见解。师者的指导如同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同学的交流则如同繁星,点缀着知识的夜空。在集体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倾听与尊重,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从而拓展了认知边界,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这种集体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我们探索知识的道路。

多元交流,激发创新灵感。水源之汇,是思想交汇的海洋。在这里,我们与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们相遇。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从全新的视角审视问题。在切磋琢磨中,我们学会了批判性思考与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交流让我们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掌握与积累,更在于应用与创新。

实践检验,实现知行合一。山顶之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佳场所。在这里,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挑战来验证其有效性与适用性。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真谛:知识唯有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其价值,而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检验,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将成为我们未来学习与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学海无涯,唯有通过独处自省、集体学习、多元交流与实践检验的多元探索方式,我们方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稳健航行,抵达智慧的彼岸。

评点

文章结构严谨,论证充分。作者围绕“多元探索”这一核心,从独处自省、集体学习、多元交流及实践检验四大维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其在学习旅程中的关键作用。全文逻辑连贯,层次分明,自然流畅地从个人内心的探索过渡到集体智慧的交融,再拓展至跨文化的思想碰撞,最终归结于实践中的知行合一,充分展现了多元探索对于全面学习与成长不可或缺的价值。

(编辑:关晓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