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希望幻灭,品味起伏人生

作者: 徐鹤

二月的某天,小城里大雪纷飞,银装素裹,街道小巷也绣上了灰白色的花边。偶然兴起的我坐上出租车欣赏沿途雪景,与师傅攀谈起来,师傅感慨四十多年都没离开过这一方土地但蛮知足:“人咋过都是一生。”我心头一震,正巧与刚拜读完的《一生》遥相呼应:“一个女人的一生,形形色色的一生。”

莫泊桑以从容不迫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女人漫长的一生:正处豆蔻年华的约娜遇到突如其来的示爱,于连高大英俊的外表下却是一颗俗不可耐的肮脏的心,他以最令人作呕的方式背叛了约娜,可是基督教义让约娜只能忍气吞声,可怕的人生给渴望理想的青春蒙上了“灰尘”,这样的痛苦让约娜只能接受梦想幻灭。她离开白杨山庄那视为“家”的地方……

约娜的形象时常让我感到苍白无力,她既不像封建时期的贵族少女那般虚荣,却更不像浪漫主义盛行时的少女那般自由地沉醉于爱情,这正是自然主义的特点:人物都是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她与你相识或不相识的女人一样,绝不是冷眼旁观的局外人。无法忘怀的是少女时期对爱情的热情渴望,一旦现实碎为齑粉,生活便成了一潭死水。

书中的处处细节都在告知我们,所谓的幸福大多都是靠愚笨得来的。约娜苦中作乐,正如生活里的平凡大众,接受眼下的苟且,但不就此沉沦。一边告知自己不要对生活充满幻想,一边也不要对生活失去希望,这是莫泊桑笔下的“人生”。百年间世事存在诸多变化,但人生与现实依旧那般波澜起伏,我更有理由倾慕《一生》,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使这部小说永不过时。

然而,这人生不是由约娜一手创造,在众多角色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社会冲击。起伏不定的命运,一时兴起的爱情,所谓贫富间的鄙夷。这都不是害了主人公的理由,远在欧洲那片绿意盎然的平原上,正当路易十六的头颅跌落行刑台,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法国农村农庄经济带来深重灾难。还在白杨山庄坐马车走访贵族的约娜,哪想得到巴黎的铁皮怪物,冒着蒸汽的火车是那般迅速。资本主义工业和现代文明的入侵使大自然沦为了从属与被动。在暴力掠夺中,女性,自然和没有油水可捞的文化不断被摧残,资本家的野心与贪婪暴露无遗。

无论是约娜悲惨的人生经历抑或是小说结局新生命带来的喜悦和希望,这一段人生旅程总与你我产生短暂共鸣:在人生的沿途,我们要关心周围的树木花草,贡献为解决不平等所能作的努力,为人生添些色彩。其实,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

评点

文章开头通过描述大雪纷飞的场景和与出租车师傅的对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文学评论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对约娜人生经历的描述和感悟,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者分析了约娜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和心理变化,还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指出了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文明入侵对女性、自然和文化的摧残,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

结尾部分对人生的感悟深刻而富有哲理,体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