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危机与生机”导写
作者: 陈婷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缝隙,可能隐藏着危机;但有时,一个小缝隙也是黑暗深处能透进光亮的地方,给人无限希望和生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文题围绕“危机与生机”的逻辑关系来展开。审题时,首先要明确,“危机”与“生机”都离不开眼前所见的“小缝隙”。这里的“缝隙”虽小,但却不能忽视其存在。它可以是潜在的危机,同时也是希望和生机,这表明了事物具有两面性。接着,我们需要明确面对“危机”或“生机”时应有的态度。面对“危机”,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便能够在关键时刻运筹帷幄,从容应对;而面对“生机”,则需要在身处“黑暗深处”时保持希望,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从而战胜自我,实现超越。最后,面对“小缝隙”,不管是看到“危机”,还是“生机”,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其背后的规律,理解事物的两面性,这样才能在写作中体现出深刻的立意。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题目所蕴含的哲理,从而写出一篇富有深度和启示的文章。
立意方向:危机与机遇并存;于危机中未雨绸缪,于逆境中绝处逢生;细节决定成败……
例文
于危机中未雨绸缪,于逆境中绝处逢生
□吴光洪
生活中的“小缝隙”,往往蕴含着重大的影响力。它们既是潜在的危机,也可能是转机的开始。顺境时,不忽视其中隐藏的危险,做好万全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逆境时,也不放弃寻找那一线生机的可能,只要心怀希望,终将绝处逢生。
在危机中未雨绸缪,要求我们具备前瞻性的思维,以便更好地把握全局。古语有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曹操以百万雄兵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却未能预见士兵不习水战的危机,最终大败而归。相反,中国女子排球队在近年来的多次国际比赛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危机应对能力,尤其是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中,面对强大的对手和紧张的赛程,女排队员们没有被压力击垮,而是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困难情况的准备。正是这种未雨绸缪的精神,帮助她们在关键时刻稳定发挥,最终成功获得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而在逆境中寻找生机,则需要我们心怀希望,以更好地战胜困境。王阳明被贬至龙场,却从黑暗深处的“小缝隙”中看到了生机,顿悟了人生哲学,为创立心学奠定了基础;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虽身陷囹圄,却仍在“小缝隙”中找到了生机,他以豁达心态面对挫折,为在黄州创作出宏伟篇章奠定了基石。面对“小缝隙”,不因其微小而丧失希望,只要内心充满信念,终将迎来美好的时光。
面对“小缝隙”,我们要明确事物的两面性,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它。在危机中未雨绸缪,才能明白“小缝隙”的警示作用;在生机中绝处逢生,才能读懂“小缝隙”的无限可能。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缝隙虽小,却于危机与生机中透露出种种可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缝隙”,做好万全的准备,将万事皆掌握于自己手中。
评点:文章开篇即点题,直接而有力。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引用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为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文章在逻辑构建上也颇具匠心,从“小缝隙”的双重性质出发,逐步展开到个人应对策略,再到最终的总结提升,每一步都紧密相连,逻辑清晰而不失深度。
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小缝隙”的警示作用和无限可能。总结部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