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不能“铤而走险”
哀牢山,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跨越云南省普洱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玉溪市等多个地区,绵延约500公里,是云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之一。虽然在社交媒体上哀牢山被戏称为现实版“云南虫谷”,但事实上这里已经有部分区域被开发成风景区,有较为配套和安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但也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区域,如果游客贸然进入,可能有安全问题。
2024年十一期间,一个名为“山取”的抖音博主发布了自己独自进山收集材料的视频,视频风格偏向探险,展现了哀牢山“千奇百怪”的一面。视频一出,引发网友热情讨论,纷纷表示:“博主是吃胆子长大的吗?”同时也让哀牢山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登上平台热搜。
很快,博主“苗疆陈朵朵”发视频记录国庆假期在云南哀牢山搭帐篷露营2天1夜的经历,引发关注。她途经哀牢山南华县片区和镇沅县片区两地,两地哀牢山管护局工作人员都表示,将对“苗疆陈朵朵”展开调查及依法处置。随后,该博主为擅闯哀牢山道歉。
文本解读
角度一:别让旅游的“遗憾”变成人生的“遗憾”。
尽管景区发布明确规定、摆设明显标识,但仍然有部分游客想要进入哀牢山风景区的未开发区域,去一探究竟,最后却落得个受伤的境遇。这部分游客可能怀着对现实版“云南虫谷”的好奇,激发了自身的探索精神,也有可能是在短视频生态爆火的当今社会产生一种从众心理。当今社会,年轻人正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所以每去一个地方就想要在当地一探究竟,不想给自己留有遗憾。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安全”才是旅游要“守护”的第一道防线,有时候这种“遗憾”是该留的,千万别让旅游的“遗憾”变成人生的“遗憾”。
角度二:侥幸心理不可有。
随着近年来旅游经济复苏,互联网流量大规模向小众旅游倾斜。网红博主通过探访小众景点、给予大众回归自然的娱乐意趣,他们得到了经济利益,受众得到了精神满足,景区也得到了宣传推广,本该是一场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三赢”买卖。然而,当网红博主违规“博眼球”攫取利益,当受众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让步于“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侥幸心理,当景区的禁行红线被闪光灯扫射,三方的平衡互惠局面也便轰然崩塌。
角度三:欣赏美景的同时,给自己的人身安全留点“空间”。
近年来,因为旅游而受到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案例屡见不鲜,有的人为了追求“完美”的拍摄角度不惜“铤而走险”爬高走低最终失去生命,有的人为了追求刺激去“拥抱”大海,却不曾想大海也会“翻脸”。在景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客流引导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自己的问题,游客不能将自身损失归结于景区管理,因为景区的秩序需要游客与景区工作人员共同努力。
运用示例:当丛林深处传来猛兽的长啸,当浓雾之下覆盖未知的迷途,当夜晚的哀牢山禁区又披上神秘的面纱,当大自然的奥妙莅临于渺小的挑战者面前……请谨记在心:敬畏自然,遵守法规!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