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素材之“历史”素材
作者: 李凤成历史与语文是两个有着“亲缘关系”的学科,历史学科中的丰富史实可以为作文提供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时代背景等内容。本期,我们一起看看历史教材中的素材在语文作文中的运用。
素材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祝寿酒会。宴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的功绩;也有人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恢复殷周制度,分封子弟功臣。秦始皇下令群臣延议,丞相李斯坚决反对分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于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得以确立。(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解读
通过废除分封制,秦始皇加强了皇权,减少了地方势力的分裂可能,为后来的帝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同学们可以在适用的话题写作中运用这一则素材,比如表达对社会制度变化、“师古”等问题的理解。
运用示例: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的一次宴会上,展现了对历史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有官员提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学习并恢复殷周的分封制度,认为只有模仿古代成功的制度,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丞相李斯坚决反对这一观点,认为应该摒弃传统的分封制,采用中央集权的方式来加强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集中,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面对历史时,不应简单地模仿或复制,而应根据时代需求和实际情况,对传统进行创新和改良。因此,学习并非只是重复历史,更是对其的批判性吸收和创造性转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求。(2022年北京卷优秀作文《学习今说》)
素材二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自从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鼓励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厂”也纷纷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解读
上述史实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改变了生产方式,影响了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人们也应当积极面对和解决由此引发的各种挑战。此则素材适用于“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发展”等话题。
运用示例:在讨论人工智能技术是否能让问题变少时,首先要认识到它带来的效率提升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加强。回顾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上世纪五十年代人工智能诞生伊始就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等领域。到当下,人工智能更是尽显高端,如无人仓库、无人码头等自动化设施的普及,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当然,人工智能的引入也可能引发新的挑战,如技术依赖、隐私安全及就业问题等。这意味着问题的种类和形式可能发生变化,但不会减少。因此,我们不应简单地认为问题会减少,而是要意识到问题的变迁与转换。(2024年新高考Ⅰ卷优秀作文《是坐井观天,还是开启全景天窗》)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