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传(四)
作者: 杨睿城市名片:曲阜
名字来源:《礼记》“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别称:“东方圣城”
代表人物:孔子、颜回、鲁班、孔尚任等
素材链接
头衔一:“阙里至圣庙”——孔庙
孔庙中最知名的莫过于杏坛。杏坛是纪念孔子讲学的地方,最早记载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天禧二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扩建,位置后移。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为杏坛。——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
运用示例:如果说知识是一处名胜古迹,那么教育就应该是带着后辈穿梭其间,俯拾风景,而非立在古迹围墙旁的枯燥解说。昔日孔子以乐辅仁,“弟子读书”,孔子“坐休乎杏坛之上”“弦歌鼓琴”,是何等令人心驰神往;近代,刘文典的课上,悬一篇《月赋》不谈,留到阴历十五,皓月当空,于月下讲《月赋》。其时文与景互训,古与今共情,许多学生都曾将此视为生命中最浪漫的一课。今天,游学热方兴未艾,其背后逻辑无非是用万里投身去理解知识产生的环境,在氛围中,给予智识、灵魂以无声朗润。
头衔二:“天下第一家”——孔府
孔府亦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面,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的官署和私邸。孔府始建于宋宝元元年(1038年),府内共有厅堂楼房463间,院落9进,占地240亩。其布局分为三路,东路为家祠所在地,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为衍圣公的书房和接待一般来宾的客室,建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等;中路是孔府主体部分,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为住宅,最后是孔府花园。孔府号称“天下第一家”,是我国最大的家族府第。——《泰山·曲阜》
运用示例:《易经》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就是多行善事,能泽被儿孙。作为“天下第一家”的曲阜孔家,儿孙被封“衍圣公”,纪晓岚用“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写尽其近千年煊赫;近代湖南湘乡曾氏、江苏无锡钱氏,广东新会梁氏都是百年名门望族,影响至今不衰。究其原因,在于其以善立家,子弟成长多耳濡目染,遂多品行笃定之辈。黄金本无种,积善方生根。因而个人应不为小恶,不避小善;家族应传承良善,教化后辈;国家应赏善罚恶,弘扬正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之国,必近大同。
头衔三:“至圣林”——孔林
哀公十六年,孔子永远闭上了双眼,葬鲁城北泗上。七日前,子贡见孔子,孔子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又言:“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这大概是垂危孔子对自己的感慨吧。而子贡,成了最后能够聆听老师心声的弟子。也是他,在其他弟子服丧三年纷纷离去后,只身一人在老师墓旁搭了座小棚子,守墓六载,方愿离去,成就了一段师生间的佳话。后因子贡为孔墓所植皆楷树,世人便发明了“楷模”一词,来表彰他。—— 《跟着孔子游列国》
运用示例:古人有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然而,所谓英雄,就是能在不顺时,坚持自我,等待时势的变化!孔子一生不顺遂,周游列国宣扬理想,被讥讽为“丧家狗”。在临死前,其言也哀:“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然其道一以贯之,终于在几百年后被视为正统。夫子之道,百世不辍。所以,对于时势不强求,不自怨,顺蹇由它,我自鸿鹄!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