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自找苦吃”导写
作者: 辛营光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有一批热血青年,他们厚植爱农情怀,勤练兴农本领,“甘”于田间,自找“苦”吃。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他们的回信中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才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认识与思考。
写作指导
首先界定“自找苦吃”这一核心概念,“苦”不是过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也不是一般意义面临的困境。材料中所说的“苦”,可以是环境的相对艰苦,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是不容易获得成功的领域,当然也可以是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困境。“自找”,是主动自我锻炼的姿态。其象征着对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找苦吃”,以主动自觉为前提,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展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精气神。引导青年“自找苦吃”,并非单纯让青年为了“吃苦”而去“自找苦吃”,需要明白“吃苦”是磨炼自我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实现“苦尽甘来”的矛盾转化才是最终目标。
写作时可以从“自找苦吃”的内涵与实质、“自找苦吃”的重要意义、如何“自找苦吃”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如能结合材料“‘甘’于田间,自找‘苦’吃”,以“自找苦吃”为核心,谈苦甘的转化,则谈透了“吃苦”的核心意义则更佳。
例文
时代风云起,青年勿袖手
□山东省北镇中学 杨慧宁
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一朵浪花都承载着历史的使命与未来的希望。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青年们,以田间地头为舞台,自找苦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他们的回信中,更是明确提出:“青年人才就要自找苦吃。”这不仅是对科技小院青年们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所有青年人的殷切期望。我们每一个青年,都不能做时代的袖手旁观者,而是要勇于“自找苦吃”,主动寻求挑战并奋斗终身。
学会“自找苦吃”,不是自讨苦吃,而是主动寻求挑战,勇于担当,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之中。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感受基层的艰辛与不易,是“自找苦吃”的生动实践。黄文秀、秦玥飞等青年楷模,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找苦吃”的内涵。他们的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他们的精神在奉献中得以升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勇于走出舒适区,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不仅要敢于“自找苦吃”,更要善于“自找苦吃”。这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发现机遇,迎接挑战。同时,还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当然,学会“自找苦吃”并不意味着要盲目地追求苦难。而是要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关注社会现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相结合。
潘展乐,他的每一次水中冲刺、每一次对技术细节的打磨,都是对“自找苦吃”精神的最好诠释;郑钦文,即便面对六小时不间断击球的艰辛,亦无丝毫怨言,只因她深知,每一次挥拍的汗水,都是为国家的荣耀增光添彩。他们以实际行动昭示我们:为了国家的繁荣,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应勇于直面挑战,矢志不渝地砥砺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还能够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高中生,我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树立“自找苦吃”的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上,我们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在生活上,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纵使前路漫漫,任重道远,我们青年一代也要以“自找苦吃”的精神为指引,向下耕耘,向上收获。不做时代的袖手旁观者,勇于“自找苦吃”,主动寻求挑战,以青春之名,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评点:作者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新时代青年“自找苦吃”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他们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文中,历史与现实交织,楷模与自我映照,既有对青年楷模的敬仰之情,又有对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青春、对国家的无限热爱。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