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封感谢信

2024年2月2日上午,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7位移植接受者的音频、感谢信等来到了器官捐献者祝华家中。在两封来自器官移植接受者的信中,他们叙述了自己或家人因病受困,后得到救治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的渴望和对器官捐献者家庭的感激,他们以这种方式抚慰器官捐献者父母的心。常山县红十字会负责人说:“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为爱证明他们无偿、无私地捐献了儿子的器官,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读着信,祝家祥和妻子哭了,又笑了。他们说,能够救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儿子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文本解读

角度一:器官捐献是生命和爱的传递。

家人们忍着巨大悲痛,主动提出为祝华办理器官捐献,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如此大爱之举令人肃然起敬。祝华捐献出的心脏、肝脏、肾脏和眼角膜帮助7人重获新生,可谓功德无量。

器官移植接受者和器官捐献者父母之间的这场爱的互动,一些深受触动的网友纷纷表示,如果自己哪天遇到不幸,也愿意捐献器官。从这个意义上说,祝华父母收到“特殊来信”,以及此类器官捐献者“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新闻,也给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器官捐赠课,对于促进器官捐献具有积极意义,启迪我们要讲好有关器官捐赠的暖心故事。

角度二:懂得感恩。

临近年关,空气里充斥着团圆的味道。在这样的氛围中,失去亲人者极易触景生情,尤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更会徒增凄凉。收到器官移植接受者的感谢信,对捐献器官者的家人堪称最好的慰藉。

运用示例:站在亲情的角度,人们都希望逝者没有真正地死去,希望他们永远地活下去。这是很正常的情感。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每个死亡的生命至少在肉体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特征,并且整个肉体也必然会消失。从精神层面讲,生命的延续是脱离生物学概念的,一个人生命在精神层面存在多久,取决于这个生命为世界带来了多少值得怀念的东西。现代生命观跳出了肉体的观念,将捐出自己的器官视为生命的延续,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存续的最好方式。

(选摘自《北京青年报》《光明日报》/编辑:于智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