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14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14期

旬刊 学生必读

简介

《作文与考试》是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一本新生代语文素质教育类期刊,中国首届、第二届优秀少儿报刊奖获奖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课堂教学分会会刊。读者以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为主。分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

目录

卷首 | 精品素材八则

活着就是改掉缺点,就是走向勇敢的高处,在落叶纷纷中依然保持我们躯体的崇高和健全。 ——张枣《秋天的戏剧》 又是山间岁月里美好的一天,人在其中仿佛被消解、被吸收,只剩下脉搏仍在向着未知的远方推进。生命无增无减,我们不再去留意时间,不再匆匆忙忙...

特别策划 | 草木有灵,人类有智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笔:杨辉 李莎莎 在中国,广袤的山河大地滋养了约三万五千种植物,占世界植物数量的十分之一。正是这些植物,给予了我们最基本的生存物质和精神寄托,也是这些植物,将磅礴的历史视野和精细的人文视角有机结合,将多彩的生活美学和繁盛...

时事热点 | 长城: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长城,作为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以跨越两千年的历史和纵横数万里的辽阔,成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文化景观。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建筑艺术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

时事热点 | 听说,现在流行“爆改”

近日,一场名为“爆改”的全民狂欢在社交媒体中不断刷屏,网友们纷纷从“观众”变成“参与者”。“爆改”一词最初起源于车辆的大规模改造,可以起到提升性能或改善外观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已经扩展至对任何事物或个体进行富有创意的深度改...

时事热点 | 评论罗伯特:让人又爱又恨的社交AI

最近,活跃在微博的用户都发现了一位名为“评论罗伯特”的陌生网友。 罗伯特是一个虚拟的社交机器人,2023年12月7日上线。它自我介绍是“一个天生的捧哏”“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不知疲倦的显眼包”,工作是和微博用户进行评论互动。它时不时会出现...

时事热点 | “电子亲人”背后的自我疗愈

在互联网上,活跃着这样一些账号:他们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庭角色的视角,更新日常、分享生活。稀松平凡的琐碎内容,却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真挚关注和持续追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电子亲人”。有的账号以妈妈的口吻传授生活小技巧,朴实的话语、亲切的笑容...

时事热点 | 7封感谢信

2024年2月2日上午,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7位移植接受者的音频、感谢信等来到了器官捐献者祝华家中。在两封来自器官移植接受者的信中,他们叙述了自己或家人因病受困,后得到救治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的渴望和对器官捐献者家庭...

时事热点 | 热点速递

宁找搭子不走亲戚 日前“不愿走亲戚”话题再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为何这一代年轻人“宁愿找搭子也不走亲戚”,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探讨。 微评:“宁愿找搭子也不走亲戚”,背后其实是现代化过程中个人意识的崛起,人们倾向于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对象和方...

人物素材 | 宗庆后:时代价值更在“首富”之上

2024年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逝世。 宗庆后是改革开放时代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他站在时代的潮头,以奋斗之路成就人生之路,以平凡之身铸就不凡事业。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荣获“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

人物素材 | 胡和生的“数学人生”

2024年2月2日,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和生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胡和生是中国数学界第一位女院士,她深耕学术,成就卓越,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领域享有盛誉,推进我国数学学科长足进步。她长一生保持自信、独立和坚...

人物素材 | 五一劳动节,劳动者的高光时刻

2024年,五一劳动节,劳动者的奋斗身影依然惊艳。 从2023到2024,这一年里,207个集体和1035名个人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匠人才走红新时代;“冠军效应”吸引更多人走上技能成才之路;“外卖诗人”王计兵出圈;工人王曙群获得何...

人物素材 | 章静云——战舰“新青年”

054A型导弹护卫舰许昌舰因为型号代码与“五四青年节”重合,网友送了一个可爱的外号——“新青年”。25岁的章静云,是许昌舰上的一名导弹操作手,也是舰上唯一一名作战部门的女兵班长。 人物解读 角度一:心怀正义,勇往直前。 2014年,章静云入...

人物素材 | 尹文英院士——一辈子钻研“雕虫小技”

2023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昆虫学家、土壤动物学家尹文英院士因病逝世。她以毕生精力投身于鱼病防治、原尾虫系统分类和土壤动物学的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物解读 角度一:“做一个有...

素材与考试 | 材料作文“文学的价值”素材运用指导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文学以它对人生的深沉的体贴,长久地浸润我们的情感,照亮人类心灵的灰暗处,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文学始终是我们共同的岛屿,让我们能在洪流中站稳自身。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

素材活用 | 国风浩荡,解读传承千年的文化密码

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却有着与之不相匹配的大众认知。当不少人专注于闹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民间习俗的时候,国风浩荡的“2024元宵奇妙游”如约而至,分为“张灯”“龘龘”“望日”“欢聚”“鱼灯”“探春”“出发”七个章节,在梳理元宵节日...

素材活用 | “节气”主题素材拓展与运用

二十四节气是最具辨识度和日常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彰显着中国人的自然观,更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印记。在国际上,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于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对这一中国人数千年传...

素材活用 | 《乡土中国》素材拓展与运用

得分点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的,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社会分工的结果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是经济的基础,人可以花费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劳力是成本,是痛苦的;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

素材活用 | 课本素材之“反面教材”(二)

好故事是有力量的,然而不好的故事却也能给予人警醒与反思。这一期,我们来挖掘课本素材中的“反面教材”,在自省中获得更多前行的力量吧。 5.自导自演、融于假面的周朴园(曹禺《雷雨》) 原文再现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

素材活用 | “山水突围之姚鼐”主题素材拓展与运用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顿自我,神与物契,产生移情。何为“移情”?“移情”有何作用?朱光潜曾在《谈美》中说“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

素材活用 | 取彼丹青,著我华章:跟着名画学素材(五)

《母亲》 作者:阿尔弗雷德·丢勒 创作时间:1514年 收藏:德国,柏林,铜版画博物馆 素材链接:1514年,丢勒的母亲濒临生命的终结,丢勒如有预见性地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在这幅木炭画里,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母亲饱经风霜的桑榆晚景。浑圆...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实现超越”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李氏子蟠决定跟随韩愈学习古文的那一刻,他超越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之族;当钟扬采下鼠曲雪兔子的那一刻,他超越了自我的身体极限;当袁隆平培育出人工杂交稻的那一刻,他超越了传统遗传学统治的时代……个人的生命历...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不妥协与适应”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尔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不妥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要适应这个世界的温度,不论是季节还是人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登山与行路”导写

文题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以上两句话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记忆”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个人有记忆,民族有记忆,大自然也有记忆。记忆是一段经历,是一种积淀,是一笔财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以“记...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善”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乐意行善,仅仅是因为善良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写作指导 在行文前,破解材料背后隐藏的信息:虽然善良是驱动人们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动机。继而进一步思考:...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何必言必称引权威”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许多公众号、自媒体、论坛,在发表自身看法时,常常动辄“鲁迅先生说”“萨特有言”“莫言认为”,以致于网上出现大量根本不是鲁迅说的所谓名言,北京鲁迅博物馆干脆推出“鲁迅语录检索引擎”,网友调侃“从此不敢再瞎...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 | 材料作文“中国瞬间”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至2023年,习近平主席10年10篇新年贺词,宛若一本“国家相册”。这本“国家相册”,定格了许多“中国瞬间”:这些“中国瞬间”由普通人创造;积微光聚烛照,累瞬间成永恒。 “中国瞬间”给正在成长...

作文技法教室 | 驳论文,作文江湖中应有一席之地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一些人认为接受礼物的一方可能并不需要这个礼物,与其精挑细选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这样对方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