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英院士——一辈子钻研“雕虫小技”

尹文英院士——一辈子钻研“雕虫小技”0

2023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昆虫学家、土壤动物学家尹文英院士因病逝世。她以毕生精力投身于鱼病防治、原尾虫系统分类和土壤动物学的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物解读

角度一:“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尹文英的父亲尹赞勋是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常常带她外出采集标本,培养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潜移默化濡染熏陶,使我产生了对科学的憧憬,产生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立志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虽然尹文英最终并未继承父亲的衣钵,但她始终保持着勇敢探索的精神气质。

角度二:“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

1965年,尹文英发现了一种形态独特的红华蚖并据此建立了华蚖科,也是原尾目的第四个科。这是一个学术界公认的里程碑式成果,但国际昆虫学会终身荣誉主席屠格森不同意她的主张,并列出17个问题。尹文英克服重重困难,用一系列研究结果验证了她的分类理论。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屠格森的17个问题,“正是他的提问拓宽了我的思路,深化了我的理解,成为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动力。”

角度三:“任何经典的东西都有局限性”。

“任何号称经典的东西都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必将引出新的发现,产生新的理论。”尹文英说。她率先把超微结构研究方法引入了我国分类学研究,后来又瞄准了分子遗传学和电子计算机,至今,国内第一篇原尾虫的分子分类学论文和第一篇原尾虫基因组分析的论文,都出自她和她的学生之手。

运用示例:尹文英院士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勇敢探索、不惧权威的科学精神,离不开不断创新、汲取众长的行动准则,更离不开“科学强国”的坚定信念。她的成就,是无数科学家们秉持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缩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 徐玲玲

(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