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罗伯特:让人又爱又恨的社交AI
最近,活跃在微博的用户都发现了一位名为“评论罗伯特”的陌生网友。
罗伯特是一个虚拟的社交机器人,2023年12月7日上线。它自我介绍是“一个天生的捧哏”“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不知疲倦的显眼包”,工作是和微博用户进行评论互动。它时不时会出现在陌生人的微博评论区,有时一本正经地捧场,有时莫名其妙地发疯。它既深谙大道至简的道理,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发人深省的真理,又能在三言两语中挑起是非,为本就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火上浇油。因为常常不由分说地横扫评论区,留下毫无边界感的癫狂言论,评论罗伯特光荣获赐“互联网街溜子”的称号。
文本解读
角度一:我们都处在舆论漩涡的中心。
“评论罗伯特”火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以看乐子的心态对待这个“互联网街溜子”。有的网友不想自己的语料和经历被窃取,觉得被冒犯,拉黑了评论罗伯特;有的则猜测评论罗伯特之后的用途,试图反过来“训练”它。该如何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课题。
角度二:机器人的荒谬语言中潜藏着网络语言的真正荒谬。
罗伯特诙谐中带着攻击性的语言被受害者们戏称为“一方水土养一方机器人”:正因为互联网环境中充斥着疯言疯语,才会让以大数据学习为机理的罗伯特如此不正常。所谓评论罗伯特的受害者,其实是早已错乱的网络语言的受害者。
角度三:社交机器人需要规制。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兴起,网络舆论空间向人机共生进一步迈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葆华指出,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社交机器人能够在解决社交需求、活跃社交空间上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如果不加以规制,机器人也可以传播虚假信息,骚扰人类用户,甚至引发网络暴力。
运用示例: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加缪阐述了他对荒谬的理解:“当人对世界的理性和幸福的热望,却碰到了这个非人的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世界,荒谬就产生了。”或许自始至终,机器进行语言学习的逻辑始终未变,而是我们的语言越来越复杂曲折,我们的表达越来越迂回莫测,塑造了一个新的柏拉图洞穴。评论罗伯特的存在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网络社交的另一种可能性,同时也应引发更多反思:假如我们重新审视和梳理日常语言,虚无与荒诞或许仍能被跨越。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