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流行“爆改”
近日,一场名为“爆改”的全民狂欢在社交媒体中不断刷屏,网友们纷纷从“观众”变成“参与者”。“爆改”一词最初起源于车辆的大规模改造,可以起到提升性能或改善外观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已经扩展至对任何事物或个体进行富有创意的深度改造和重塑。这种改造并非简单的调整或优化,而是一种彻底的改变,使其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风格。它不仅强调改造的力度之大,更体现出对某种极致效果的追求。
100个研究生“爆改”村子
云南大理有一个千年村落古生村,古生村位于洱海边上,背靠苍山,常住人口1000人左右,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100多名研究生齐聚在此把村子进行“爆改”,把村子进行“爆改”,打造成了“网红村”,吸引诸多游客前来打卡。
古生村中有研究生入驻的科技小院共有7个,负责不同的攻关方向。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环境好了之后,他们又开始想让村里富起来。通过调研他们发现,村民有很多闲置的房屋,于是鼓励村民开民宿。在他们的努力下,仅2023年村子就全面增收600余万元,绿色高值农业方向更是带来一千多万的经济收益。
其实,像这样的助农小院,全国有一千多个。这些学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学问做到了农民心坎里。一批批学子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把青春献给广袤的乡村,既被青山绿水所治愈,也在乡土中国深处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审美千姿百态,婚礼各有各的精彩
礼仪,这一人类社会中古老而又常新的元素,随着时间的流转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沉淀出新的礼俗和规矩。在礼仪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社会的变迁,还能感受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按照自己的心意“爆改”婚礼,“二无”“三无”“四无”等婚礼频出。有人善于“删繁就简”,自然也有一些人不怕“麻烦”。“三书六礼”“凤冠霞帔”“十里红妆”等国潮回归,中式复兴很受欢迎;只有二人牵手,徒步登山,在无垠自然中彼此为伴,也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也有人偏爱“复古”,结婚登报,望众周知,将爱强势“官宣”……“爆改”婚礼就像量体裁衣,裁掉不适,留下愉悦。当然,取舍背后少不了一次次掂量。他们一腔热忱,也满含勇气,以“体验”为先,将“想象”落地,用新鲜理念创造出婚庆仪式的万花筒。
用非遗剪纸,爆改新年战袍
如今许多年轻人在传统节日时选择穿着汉服,这已成为一种风尚。汉服市场提供了各种价位的选择,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然而,非遗手工艺人“摇铃啊摇铃儿”却独辟蹊径,决定融入非遗剪纸元素,打造一款独具匠心的剪纸斗篷。
她专门到扬州寻访非遗传承人,拍摄剪纸的不同技法,经过练习之后,她将设计的剪纸图样打印出来,贴在红色宣纸上依图样雕刻而成,并使用透光布料制作斗篷以还原剪纸光影效果,最后用雾状胶将剪纸和斗篷黏合在一起。这一次爆改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逾75万人“围观”,收获了超过八千点赞。
在她看来,传统文化本身就有魅力,“我要先去模仿它、理解它,走过一遍老祖宗走过的路,才能有心得去做一些小小的创新。”
劈柴700多斤留给爷爷奶奶
“爆改”,不仅在于对样貌的改变,对于孩子来说,成长也是一场温馨的“爆改”。
近日,云南昭通的大学生付天发布的一则帮祖父母劈700多斤柴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19岁的付天在昆明一所专科学校学习高速铁路服务专业,因为假期快要结束,离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他想要给爷爷奶奶准备好夏天烧的柴。他八点起床,就跟着爷爷奶奶到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劈柴,一直做到下午六点结束。视频中,他手拿砍柴刀,背上的背篓装了满满一筐柴。他说:“我确实没什么本事,只是把爷爷奶奶夏天烧的柴给准备好了。”他还在镇上给爷爷奶奶买了药,买了一双新鞋。
付天说,目前整个村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爷爷奶奶还在种玉米为生,不愿意搬走,而他越长大,回家的时间越短。“我装进背篓里的不是柴,是我对爷爷奶奶的爱。”
“爆改”,就是要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将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和当代生活融合,成为不少人爆改的方向。比如,年轻人将家长们身上那套既能进厨房烧饭、又能坐沙发嗑瓜子的衣服称为各省“省服”,今年新春,“爆改省服”就成了热门主题之一。东北“省服”军大衣,被融入东北重工业历史特色改成流行的“机能风”;湖南“省服”绗缝夹棉套装则加入了湖南湘西傩戏元素……
河北的何先生则是将非遗技艺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多年前他在北京出差时,曾经偶遇铁丝编织成复杂图案的几何形灯笼,对此一直念念不忘。不久前,他在网上找到可以定制这一产品的商户,将自己在南美洲和东南亚旅游时购买的布料交给对方,爆改成灯后装在自己家里。
主题思考
角度一:爆改,是一种自我重塑。
自我们出生以来,无论时代环境还是社会标准,甚至原生家庭,都在塑造着个人,一成不变是对“被塑造”的妥协。而爆改,则是一种重塑自我。
角度二:爆改,是一场积极的宣战。
脆皮大学生爆改养生达人,享受美食与睡眠;宅家分子爆改旅行达人,拥抱自然与更广阔的世界……这些选择并非盲目跟随时尚潮流或功利主义导向,而是基于自然意志的主动变革。
角度三:“爆改”浪潮,折射的是“向内转”。
这一代年轻人将更多精力花费在个人私域里的兴趣爱好上,甚至跨出个人天地,指向一些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由此获得了这个时代愈发显得稀缺的确定性、掌控欲和成就感。
角度四:爆改,是打碎框架的过程。
打破框架意味着要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挑战已知的界限。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敢于打破旧有的框架,将想象变为现实。爆改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如对建筑、家具、衣物等的改造,更表现在精神层面,如思维方式的转变、观念的更新等。
运用示例:传统文化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民族精神,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元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爆改正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改造,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一些古老的建筑通过爆改,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这样的爆改不仅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 李子墨
(选摘自知著网、人民网等/编辑:王冠婷 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