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浩荡,解读传承千年的文化密码
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却有着与之不相匹配的大众认知。当不少人专注于闹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民间习俗的时候,国风浩荡的“2024元宵奇妙游”如约而至,分为“张灯”“龘龘”“望日”“欢聚”“鱼灯”“探春”“出发”七个章节,在梳理元宵节日文化的过程中,探寻这个节日在当下的新注解。
篇章:张灯结彩
文化溯源:“张灯结彩”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此处的“佳节”,就是元宵节。元宵节的起源可追溯至民间开灯祈福的习俗,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宋代,达到了其辉煌的顶峰。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详细记载了北宋东京城元宵节前盛大的准备工作和“上元观灯”习俗。元宵节期间,“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灯笼悬挂在街道两旁,五光十色的光辉交相辉映。人们摩肩接踵,穿越繁华的街巷,游园、赏灯,欢笑声、歌舞声交织成一曲欢快的交响乐。
素材链接:“2024元宵奇妙游”首先从“张灯”拉开了序幕。舞蹈《烟火尽繁华》穿越历史时空,再现了“上元观灯”的盛世美景。大宋街上,张灯结彩,一派繁华。一位扎灯老艺人带着孙女在街市上扎着灯笼,小姑娘迫不及待地拿着球灯,走上街去看灯会。闹市街头,小姑娘偶遇舞龙队伍,随后又看到了一群翩翩起舞的舞者……元宵灯节热闹非凡,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弥漫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在这流光溢彩的景象中,中国式审美的独特魅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篇章:欢乐今宵
文化溯源:《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这被许多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点灯观灯传统的开端。元宵节定在正月十五日,与上古时期的元日祈谷以及孟春元日祭祀活动同属农历正月吉日。这一传统,既蕴含了祈求丰收的农耕文明元素,又涵盖了祭祀活动的文化内涵。
作为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日象征着团圆与美满。在古代自然科学观念中,“无月为朔,满月为望”,传递出“天地、阴阳、四时”的流转规律,同时也在东方哲学思想中阐释着由无到有,由有到无、生生不息、生生不灭的宇宙观。人们在庆祝元宵节的同时,也在传承古老的农耕文明,表达对自然丰收和美好未来的期许。元宵节,既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的追溯,也是对自然祈福的独特仪式。
素材链接:民族乐舞《盛宴》,演绎了“一曲九州同,一舞华夏梦”的盛况。元宵之夜,由舞者刘宇的视角进入到少数民族的节日场景,所到之处皆是载歌载舞,喜庆欢腾。刘宇置身其中,与各族人民一起融入这场民族大联欢。苗族的美酒、回族的剪纸花、鄂伦春的鹿角帽……珍贵的礼物分享给兄弟,好朋友跳起对方的舞蹈,彼此用歌声舞蹈交流、沟通、融合。
通过这场奇妙的民族之旅,传达出一种文化共同体的理念——元宵之夜不仅是万千小家的“团圆”,更是中华“家园”的团聚。欢聚,是节日祈福,是故乡情怀,是一场元宵夜的民族大联欢。
篇章:踏遍春山
文化溯源:“探春”也是元宵节的习俗之一。文献记载,自唐朝开始,人们在元宵过后,便会携带灯笼外出“探春”,即到郊外游玩。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写道,当时长安的年轻女子“游春野步”,遇名花则以草地为席,四面插上竹竿,再将裙子连结起来挂于竹竿,设置临时的饮宴幕帐。这种野宴被时人称为“裙幄宴”,类似现代年轻人在公园或郊外办的野餐。
素材链接:“2024元宵奇妙游”中,歌唱家雷佳深情演唱《上春山》,祈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春山”历来是中国最为美好的传统意象之一,天然就带着诗情画意,有不计其数的诗词曲赋描绘了这份“澹冶而如笑”的秀美明媚。春山不只是“春天的山”,作为独特的东方审美,从汉代开始,山水秀丽就与眉眼盈盈为通感互文,在宋词元曲中更是占了大多数。
篇章:再次出发
文化溯源:元宵节,被视为“过年”的终点,呈现的是春节的高潮与尾声。民间习俗中,“过年”既包含了新年的欢庆,也隐含了对旧岁的告别。从农历腊月初八到大年三十,是跨过了旧岁;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正式跨到了新年。对于中国人而言,过完元宵节,才是一年真正的开始。
素材链接:作为“2024元宵奇妙游”的最后一个节目,舞蹈《2024出发》紧扣元宵节后的主题——“出发”。每个人都在出发奔赴新的生活,这不仅是地理上的迁徙,更是情感层面的启航,告别惬意的假期、离开温暖的家园,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出发。舞者们并非为了展示一种节目形态而舞动,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源自内心的充盈,传递着出发的豪情与喜悦。每一次团圆,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未来更美好的团圆。
主题解读
角度一:用心,焕发新时代新文化光彩。
“元宵奇妙游”立足于“传承、创新、融合”的理念,以“寻找元宵节”为灵感牵引,紧扣“再欢聚,再出发”的主题,把7个城市古今相连,以历史做轴,用时空穿线,串起各个时代欢度“元宵节”的独特仪式感,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魅力。
角度二:真心,激活Z世代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年轻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早已融入血脉之中。着锦绣罗衣、执旖旎团扇、赏文物古迹……这些潮流正受到热烈追捧。而“元宵奇妙游”一头连接优秀传统文化,一头连接当代追梦青年,通过开辟线下沉浸体验区,深度激发粉丝的热情,创新互联网内容与玩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角度三:匠心,激荡烟火繁华中的时代精神。
“元宵奇妙游”巧妙地将时代主题和家国情怀紧密结合,深入探寻节日文化在当下的新注解,充分展现盛世康年中人们对于“小”家团圆和“大”家合欢的渴盼与祈愿。舞蹈《烟火尽繁华》以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的上元夜为背景,这一时间选择体现着匠心独运——1064年与2024年同为闰年,干支纪年都是甲辰,龙腾四海、气势磅礴的景象预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运用示例:历史长河汹涌澎湃,唯有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尽劫波却从未中断;进入新时代,更显生机勃勃、刚健有为,每一刻都蕴含着无尽的奋斗与传奇。跟随这条奔流不息的长河,“2024元宵奇妙游”锐意革新,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之美的同时,更致力于凸显新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人们的精神力量。其中,民俗秀《龙舞九州》以“龙之精神”为内核,聚焦各地独特的舞龙文化,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传达出祈愿吉祥、追求美好生活的传统情感;舞蹈《2024出发》,关注城市中那些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劳动者。他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的奋斗与追求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激荡的新时代,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勃勃生机。
(编辑:王冠婷)